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清代民营药业的兴盛及药商代表

宁波清代民营药业的兴盛及药商代表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些代表性的宁波药商。在清代,宁波药商不仅在外埠风生水起,在本土也是继往开来。到清末,由于上海在全国药材市场中地位的提升,宁波在药市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药商的数量仍然呈现增长态势,创下64家的新纪录,形成了以药行街为特色的药材专业市场,交易活跃,盛况空前。

宁波清代民营药业的兴盛及药商代表

清代明以后,经过顺治年间(1644—1661年)的恢复性发展,很快就进入到康熙雍正乾隆的盛世时代,特别是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从明末的6000万左右递增到乾隆初、中、晚期的1.4亿、2亿和3亿,之后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咸丰元年(1851年)已突破4亿,达到了空前的4.3亿,相比于明末足足增加了6倍之多。与此同时,疆域稳固,百业兴旺,医药发展,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这些因素,都给药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和可能。

纵观清朝历史,在药业体制上继续沿袭明朝非官办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即使像同仁堂这样供奉御药的机构,实行的也是非官办,类似于现在我们所说的官办民营,定点订购,一家专供。因此,民营药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繁荣,进入封建时期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药铺、药堂,宁波药商更是出足风头,除了立足京城,还纷纷在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等中心城市开疆拓土、安营扎寨,创办了数量可观的药业机构,使宁波药商群体真正成为宁波帮的重要源头,一时之间甚至代表着宁波帮。

这一时期,宁波药商创办经营的代表性药铺、药堂遍布城乡,声誉卓著的有北京同仁堂、温州叶同仁堂、杭州叶种德堂、宁波冯存仁堂、广州敬修堂等,有关详细开办情况,方煜东先生的《慈溪明清及近现代国药业之发端》梳理得非常完整,诚如其研究结果所揭示的那样:“慈溪是中国国药商人的摇篮,是中国近现代国药业的发源地。可以说在国内任何一个区域,其在中国国药业方面的地位都无法与慈溪相比,慈溪商人是明代以来国内最早并且也是经营规模最大、人员最多的国药业经营群体,因此慈溪也当之无愧地被誉为是‘中国国药商人的摇篮’‘中国近现代国药业的发源地’。”“由于慈溪是宁波帮国药业的主要发源地,宁波帮国药业中90%是慈溪人所创设的。”

当然,慈溪药商并不能完全代表宁波药商,与慈溪药商一样在药业领域与同行同业比肩而立的宁波药商大有人在。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些代表性的宁波药商。

“震生则万物皆备、元善为众美所归”的绍兴震元堂

震元堂系慈溪籍药商杜炘(字景湘)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在绍兴闹市区水澄巷创办的著名国药老字号,祖孙七代相继经营186年。震元堂扎根千年越医的深厚沃土,始终秉持采办必究道地药、修合必遵古医法的理念,信以成之、仁能守之。据《震元堂丸散》残本记载,仅配伍制售的各科各类成药就多达207种。杜炘虽身为药商,但并不唯利是图,正如其一副堂联所写的那样:“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之后,震元堂虽转手给了非杜氏后人接管,但堂名一直从旧,并成了全国第一家医药上市公司。(www.xing528.com)

台州最早的国药店方万盛及其分号体系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有着药业经营基础的慈溪药商方庆禄离开祖居地鸣鹤,只身来到台州章安镇,创办了方万盛药铺。之后,兄弟携手,子孙五代薪火相传,从方万盛到方隆盛,方氏国药业在台州地区共创办了14家大小药栈门店,不仅是台州境内第一家国药店,也是分号数量仅次于北京同仁堂和上海徐重道的著名国药业集团与药业家族,成为台州国药业的中心,影响辐射到了周边城乡。其独家配制的方氏龟鹿二仙胶、百益药酒、百补全鹿丸等产品享誉沪杭、畅销苏浙。

创办上海第一家华人西药厂上海龙虎公司的黄楚九

早在明代后期,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带来少量自用药物的同时,传播起了正在萌发时期的西医药知识。进入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外商纷纷在上海、广州等华埠开设洋行,兼营西药。随着对西药在急救外科等方面疗效的不断认同,国人开始涉足西药业。宁波药商捷足先登,其代表人物当数黄楚九。中医出身的黄楚九,顺应时势,摇身一变,不仅于1890年将原开在上海旧城的颐寿堂诊所迁往法租界大马路(今上海金陵东路),而且吐故纳新,将名称改为中法药房,专营西药和中成药,兼售自制成药沙眼药水和戒烟药百灵机膏。后再度迁址到更加繁华的汉口路营业,设立新药研究室开发新药,先后推出了艾罗补脑汁糖浆、治疗热毒的九一四药膏和治疗便秘的果导片等畅销药品,获利丰厚。同时,黄楚九还兼并了顾松泉创办于1888年的上海第一家华商西药房中西大药房,与夏瑞芳、谢瑞卿等合资创办了五洲药房。随着经营业绩的不断提升,头脑活络的黄楚九利用西药商业赚到的利润,转向投资西药企业,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上海同街小花园创办了上海第一家制药企业——龙虎公司,生产根据古方诸葛行军散研制的新药虎牌人丹,用于治疗、预防中暑吐泻。黄楚九后虽以娱乐业知名,但从药业史的角度,其地位和作用无人能够取代,因为他完成了从传统中药向新兴西药的转型和由医药商业向医药企业的嬗变,在宁波药商中独树一帜、无可替代。

在清代,宁波药商不仅在外埠风生水起,在本土也是继往开来。明末清初,药材批发商、零售商已发展到了50余家,药业成为举足轻重的五大行业之一,其他四个行业为南北货、钱庄、渔行和典当。药业作为宁波传统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之中,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经官、商共议,由药业出资,在咸塘街兴建药皇殿,塑药皇神农氏,按时进行祭祀。到清末,由于上海在全国药材市场中地位的提升,宁波在药市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药商的数量仍然呈现增长态势,创下64家的新纪录,形成了以药行街为特色的药材专业市场,交易活跃,盛况空前。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在其他章节已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