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药商的独特命名方式:打造有书卷气息的药店

宁波药商的独特命名方式:打造有书卷气息的药店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宁波药商则将其借用到了自己开设的药店之中,称为某某斋,从而使得药店多了一分书卷气。被称为斋的药铺有宁波的寿全斋、湖州的慕韩斋和温州的乾宁斋。接盘后的清乾隆四十七年,余游园冠以自家余氏,并取“天禄同寿、成德长生”之意,将药店命名为余天成,这比童涵春堂还早一年,是上海滩建店最早、牌子最老的“中华老字号”国药号。

宁波药商的独特命名方式:打造有书卷气息的药店

除了和而不同的各式药堂,宁波药商还命名了不叫“堂”的药铺。在广泛的比较分析中发现,这些不叫“堂”的中药字号在别的药商中颇为罕见,但在宁波药商的店铺中数量可观。进一步的研究告诉我们,它们之所以不简单地叫“堂”而冠以其他称谓,其名称背后几乎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独特的考量,体现了宁波药商的个性追求、人文情怀和创新思维,无形之中丰富了中医药文化宝库,彰显出浓浓的儒商精神。

不可同日而语的“药室”。清康熙八年(1669年),乡试落第的乐尊育之子乐凤鸣(号梧冈)在北京前门外打磨厂新开路自启药肆,起名同仁堂药室。在现代语境下,室似乎是一个很小空间的指称,但究其本源,室曾经是高、大、上、正、雅、专的称谓,如皇室或王室、宣室(古代的宫殿名称,商代就有宣室,汉代的未央宫中则有宣室殿)、兰室(指芳香高雅的居所,梁武帝萧衍《莫愁歌》:“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曲室(密室)、麯室(制酒的作坊)、宜室(因《诗经·周南·桃夭》而赋予夫妻和睦之意),等等。显然,宁波药人将自己的药所取名为药室,肯定是经过一番思量的,至少表达出药业所具有的纯正性、机密性和特定性。

百工居肆的“药肆”。温州《叶氏同仁堂记功碑》碑文的第一句就是:“东瓯西关外有叶同仁堂药肆也。”前面介绍北京同仁堂时也提到了自启药肆。其实,在古代,肆泛指市场或店铺,如《论语·子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又如刘向《说苑·杂言》:“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再如《汉书·食货志(上)》:“开市肆以通之。”世俗俚语中也常用到茶坊酒肆。因为药铺从类属来讲,当是百工无异,被称为肆也就顺理成章了。与药室相比,药肆多了一点世俗之气和生活之味。

三百六十行之中的“药行”。行之称自古就有,耳熟能详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这里,行是一种分工和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工种。清朝被迫门户开放之后,外国人来华办货行商,这些机构就被称之为洋行。宁波药商创办的药行,传统与现代之义、东方与西方之意兼而有之,宁波的药行街就是诸多药行聚集之专业商街,我们会在相关章节进行专题论述。其实,药行不仅仅局限于宁波,其他地方也时常可见,如绍兴升大药行,系鸣鹤监生张逸舟于清道光末年所创设。张逸舟年轻时曾在震元堂分号“陡门慈和震药店任司药”,后自立门户,初在下大路杜家台门营业,随着业务量的扩大,迁址到临河傍水的草藐弄缪家老台门。

传统色彩浓厚的“药号”。号,简单地说就是名,如国号、年号、名号和字号等。根据这样的含义,人们就将商铺称为商号,具体到不同的主体,就有自称、谦称的本号、敝号,他称、尊称的贵号、宝号等。在宁波药商创办的药业经营机构中,叫药号的并不多,有台州的方一仁叫方一仁国药号。还有杭州的张同泰国药号,宁波药商张氏家族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在杭州新宫桥河下开设茂昌药号,五年后盘进了同春坊孩儿巷口的沈同泰国药号,改姓留名成为张同泰国药号。(www.xing528.com)

从书斋、学斋借用过来的“药斋”。斋,一般是指书香门第的书房与涉及经营文房四宝的店名,如养心斋、荣宝斋。而宁波药商则将其借用到了自己开设的药店之中,称为某某斋,从而使得药店多了一分书卷气。被称为斋的药铺有宁波的寿全斋、湖州的慕韩斋和温州的乾宁斋。现在我们无法知道,当时业主为什么要称自己的药铺为斋,但这一叫确实叫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中国药业界独特的品牌店招。

托名言志的著名老字号药堂。由于药业的特殊性,宁波药商并没有把从事药业经营单纯当作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而是把它作为自己的志业、家族的事业和济世的伟业。所以,在给自己创办的药堂起名时,渗透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和人生的理想,可谓不带药字、尽诉衷肠。如上海规模最大的药号徐重道,旨在以药证道、道在观药;杭州的百年老店汤养元,以“养正延龄、花草精神,培元益寿、山川灵秀”的十六字立业,体现存仁济世、以汤养元、花草强身的医养特色;宁波药商的杭城第一药铺朱养心,表达出宅心仁厚的经营理念和治病贵在养心的人文境界;不复存在的宁波赵翰香居,相传系书香门第的赵氏祖孙三代所创。

耐人寻味的大、太、天、宝药字号。归类之后,我们发现还有不少宁波药商创办的药业店铺,其名称独一无二、耐人寻味,在这里也不妨列举几个:三代相传的萧山国药铺姚大成,系咸丰年间慈溪鸣鹤场人姚大椿(1839—1904)在萧山东门外陈公桥堍置地建房创办,大概是借用椿、成近音,以讨姚氏大业竟成之彩头。义乌最大的国药铺沈太和,由慈溪沈师桥人沈万田于道光年间在义乌佛堂镇中街开设,人称老太和。民国元年,由沈宪麟改名为沈太和,始终以“以德为上、诚信经营”为立店之本,不仅昼夜配方,而且有求必应,穷苦人家一时筹措不到现金而需配贵重药材,只要有佛堂熟人担保即准许赊欠,从而在当地享有很好的口碑。衢州最大的老药铺天福堂大药房,是在广州创办有敬修堂的钱树田与同乡冯、王三家合股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创办的,先后聘请了17任经理。上海最早、松江最大的余天成国药铺,其创建富有传奇色彩,它的创始人是老家在宁波府慈溪县庄桥米路庵余家(今宁波江北庄桥)的余游园。余游园是位种田好手,除了种植粮食,每年还会利用农闲将精心腌制的宁波特产——咸菜装船运到松江去销售。清乾隆年间,余游园一直在松江长桥头一家中药店前摆咸菜摊,由于其腌制的咸菜质优价廉,销路很旺,积少成多,渐渐有了一些余钱。省吃俭用的余游园将积攒起来的余钱存放在这家药店,待到年老回乡,向药店领取存款时,药店老板竟然无法归还本息,于是只好将药店抵账盘给余游园。接盘后的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余游园冠以自家余氏,并取“天禄同寿、成德长生”之意,将药店命名为余天成,这比童涵春堂还早一年,是上海滩建店最早、牌子最老的“中华老字号”国药号。产销秘制“赛空青”的温州叶三宝,清嘉庆八年(1803年)慈溪二六市丈亭村人叶子渐在温州府学巷口开设叶三宝国(中)药号,始为零售,1823年又仿叶同仁堂在纱帽河开设批发药栈。叶三宝系同族股东店,董事会设在慈溪,聘请经理管事,经理每年一次向董事会汇报经营业绩。叶三宝资金雄厚,信誉卓著,是温州有影响力的宁波帮药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