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进口替代是内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双缺口”约束条件下的现代化建设,必须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赚取外汇积累资金。因此,中国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的目标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希望其发挥“四个窗口”和“两个扇面”的作用,外引内联带动内地发展。但是这个目标并未真正实现。以深圳为例,到1985年时仍没有实现资金以外资为主、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和产品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发展速度主要靠大量的基建投资,经济结构不是以工业为主,而是以贸易为主,或是以贸易—工业—农业依次而下的比例。总的来说,深圳所建立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远未能达到通过经济特区为中国引进先进技术的目的。
对此,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沿海地区的发展要向建立真正的外向型经济转变。1985年8月,他在会见日本公明党第13次访华代表团时指出:我们经济特区的经济从内向转到外向,现在还是刚刚起步,所以能出口的好的产品还不多。只要深圳没有做到这一步,它的关就还没有过,还不能证明它的发展是健康的。1986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今后的任务是,建成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把更多的先进技术引进来,使更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更好地发挥‘四个窗口’的作用。为此,要进一步做好外引内联工作,内联是为了增强外引能力,外引内联都要落实到建立外向型经济上。”但在技术落后的基础上建立外向型经济,显然同样需要引进技术。“继续搞好内联,推动特区外向型工业的发展。内联应当以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产品具有外销潜力的内地企业为主要对象,以增强对外资、外技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为目的……内联企业的产品都应以出口为主,有些可以把‘头’放在内地、‘尾’放在特区,将内地的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按国际市场需要进行后整理、精加工、精包装后出口;有些可以把‘头’放在特区、‘尾’放在内地,在特区进行设计研制,拿回内地进行大批量生产组织出口。还可以发挥特区优势,举办一些对内地同类企业改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有先行作用的工厂和产品可以替代进口的工厂。”即引进先进技术要优先用于有出口潜力的内联企业,这反映了技术引进既要着眼于进口替代,也要着眼于出口替代。这次会议大大强化了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并且提出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方向、目标和方针政策,使外向型经济的建立有章可循。
1986年10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决定给予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特别优惠。对于产品出口企业,国家没有对其做技术上的要求,只要满足年出口产品的产值达到当年全部产品的产值总额50%以上、当年实现营业外汇收支平衡或有余等条件即可。而先进技术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提供先进技术,从事新产品开发,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以增加出口创汇或者替代进口的生产型企业。[4]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国家对先进技术企业寄予能实现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的双重任务。要求为外商投资企业采用的技术、工艺和主要设备,属于国家公布的鼓励投资的项目,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是国内短缺的,或其产品是新开发的,或对国内同类产品能更新换代的,能增加出口或替代进口的。具体让出什么市场换什么技术,应立足于满足国内的需要。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让出替代进口产品的市场,这样可以节约外汇的支出并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其次应考虑让出我国有出口前景的目标工业的部分市场,让目标工业的技术水平能尽快提高,并能在国内市场上开始与国外产品展开竞争。谷牧同志指出这种技术必须是国内需要的,人民缺少的产品,而内地市场是受欢迎的,那么我们愿意拿出市场换技术。[5]
——第四次全国企业技术进步会议授奖文件——
国家经济委员会关于表彰奖励“六五”全国技术进步先进企业的决定
经技〔1986〕726号(www.xing528.com)
“六五”期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各行各业在科技开发、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人才智力引进和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成绩卓著的先进企业,它们真正做到了投入少、产出多、周期短、效益好,产品质量提高、物质消耗降低,为社会主义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交流、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向更高的技术水平迈进,国家经济委员会决定:对“六五”期间在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开发、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人才智力引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的234个企业,授予“‘六五’全国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优奖”;对某些方面有突出成绩的294个企业授予“‘六五’全国技术引进先进企业单项奖”。全国经济战线上的广大职工,要向受表彰的先进企业学习,努力钻研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勇于改革,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为实现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一步开创技术进步工作的新局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六五”全国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名单(略)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以市场换技术”从提出时主要着眼于进口替代,到成为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刻的原因。在“双缺口”约束条件下,中国将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以积累资金外汇和先进技术。但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真正的外向型经济必须要以实现进口替代为前提。这也就不难理解“以市场换技术”的提出,最初就是为了实现进口替代。然而,引进的技术要实现进口替代特别是生产出口品生产资料的替代,需要较长消化和吸收时间。特别是当国内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时候,为进口替代所引进的技术将有动力首先用于生产国内消费品而非出口品,对提高出口企业技术水平的动力不够。所以随着1985年后对特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强化,不但替代进口需要换技术,而且发展出口产业也需要换技术,“以市场换技术”最终成为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以市场换技术”有了明确的目标定位,后来有关这一方针的政策,基本上是围绕其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定位来制定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