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区域市场的建设与完善能够确保乡村-城镇转型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供给。在推进乡村-城镇转型的区域性市场建设中,应重点搞好市场秩序整顿,促进市场要素发育,促进要素在区域间的相互流动,逐步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区域共同市场,构建区域性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建立区域性金融市场,为农村工业化提供投融资服务,力争在比较利益驱动的原则下,各参加交易区域都能得到发展。健全由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等代表各利益集团人员组成市场监督体系。完善区域市场的法律法规,使各区域市场的组织制度、行为规范、交易规则正规化和统一化,实现区域市场调节区域内和区域间农民的经营活动,对区域间经营活动的引导,有利于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的职能在于维护区域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对市场机制本身的运行进行干预。在乡村区域市场建设中,政府的职能应体现在:一是制定好一套完善的市场交易规则,二是做好相关利益集团的协调工作,三是为扩大区域市场的开放度建设好信息平台[18]。
【注释】
[1]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80页。
[2]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80页。
[3]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4]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前言。
[5]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79-100页。
[6]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39页。
[7]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80页。
[8]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202页。
[9]王心、珈铭:《试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载《生态经济》2008年第1期,第87页。(www.xing528.com)
[10]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32-133页。
[11]何炼成:《中国发展经济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12]何炼成:《中国发展经济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13]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结构的变化》,载《规划师》2003年第1期,第71-73页。
[14]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告(1990—1998)》,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15]陈晓华:《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3页。
[16]张红宇:《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10月29日。
[17]张红宇:《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10月31日。
[18]季任钧等:《中国沿海地区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80-28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