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城镇转型的推进成果及动力

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城镇转型的推进成果及动力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些特殊政策的推动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进入新世纪之后,珠江三角洲的乡村地区的市场体系已经成熟,生产资料、资金、人才、劳动力、技术、房地产及企业产权在内的各种要素市场一应俱全。其二,乡村工业化是实现乡村-城镇转型的最主要动力,而乡镇企业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工业化的重要生力军。

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城镇转型的推进成果及动力

其一,制度创新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珠江三角洲地区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指中央政府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倾斜,在中央的沿海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珠江三角洲占据了一系列政策优势:1978年深圳率先开辟为经济特区;1980年珠海成为经济特区;1984年广州成为对外开放城市;198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季任钧等,2008)。在这些特殊政策的推动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市场主体的培育上,基本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混合经济形式,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的形成使市场竞争显得异常活跃和激烈,在竞争中,最有效率的企业逐步壮大成熟起来,具备了较强的企业竞争力。进入新世纪之后,珠江三角洲的乡村地区的市场体系已经成熟,生产资料、资金、人才、劳动力、技术、房地产及企业产权在内的各种要素市场一应俱全。

其二,乡村工业化是实现乡村-城镇转型的最主要动力,而乡镇企业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工业化的重要生力军(季任钧等,2008)。由于珠江三角洲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改革开放前,其与毗邻的港澳地区客观上构成了一个落差很大的区域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后广东凭借先行一步的特殊优惠政策环境和两地落差形成的势能,大量吸引港澳资本连同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管理等大规模地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乡村工业化迅猛发展起来,走出了一条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并率先实现了乡村工业化。据统计,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28个市县乡镇企业总数就已达到46.67万个,总产值达2019.13亿元人民币,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2.7%。乡村工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本地农村劳动人口走进工厂,并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内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加之外来投资及经济的迅猛增长,直接增加了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来源,带动了人口的集聚和小城镇面貌的改观。因此,乡村工业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过程,改善农村居民衣食住行条件,使其逐步达到城市生活水准,逐步实现乡村-城镇转型的过程。(www.xing528.com)

其三,经济和市场的外向型发展。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其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及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步发育完善,加之遇到香港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迅速吸引了大量港澳资本落户珠江三角洲地区。港澳资本的大规模进入,为珠江三角洲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以外资推动为主的外向型市场经济发展格局。“三来一补”在推动乡村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商品市场的完善,进而推动了物流业、通信业金融业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乡村工业结构的调整和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从而使乡村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升级。在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乡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也在相应加快。即在外资的推动下,工商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及旅游业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乡村劳动力,通过“自理口粮入户”等政策,直接加入了乡村人口城镇化转型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