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转型是指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主的地方政府(准政府)主导型的乡村城镇转型模式。苏南乡村-城镇转型过程,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苏南农民利用当时商品短缺的市场机会和靠近大中城市的条件,办起了简陋的社队企业,萌芽了被形容为“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苏南模式”是指由苏南农民率先实践的、以集体经济为主、以乡办和村办工业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依托城市、以乡村干部为主要决策者、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一种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央实行了沿海开放战略,苏南乡镇企业在对外开放的大潮中,不失时机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外向型发展战略实现了第二次“异军突起”。通过各类开发园区的建设,积极吸引外资,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推动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不仅乡镇企业逐步现代化,而且出现了工业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同步提升的新气象。尤其是在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过程中,苏南乡镇企业突破了“集体”的性质,通过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乡镇企业的产权主体多元化。一方面吸引了外资的注入,另一方面创办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出现了城市企业进入乡镇企业集团、乡镇企业进入城市企业集团的新趋势,“社区经济”逐渐被淡化,乡村工业结束了“小、散、乱”的状态,城乡工业实现了融合与联动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苏南人民适时调整发展战略,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通过技术进步加快产品换代和产业的升级,努力克服传统苏南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创造了“新苏南模式”。乡镇集体企业相继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乡镇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直接支配权从企业撤出来。新苏南模式是苏南模式制度创新的结果,是对传统苏南模式的扬弃,如果说原先的苏南模式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探索的模式,又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探索的模式。而“新苏南模式”则是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实现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www.xing528.com)
21世纪初,苏南全面突破了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出现了三个方面的显著变化[3]:一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乡镇企业不再具有原先“苏南模式”中以“集体经济为主”“以乡办和村办工业为主”“以县乡干部为主要决策人”的特征;二是通过“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城乡之间的界限已经消除,城乡一体化成为苏南发展的新特征;三是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拉动下,苏南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步入了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打造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为引擎,坚持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互动并进的过程中,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的一体化(见图7-1)。
图7-1 苏南乡村-城镇转型的运行机制
(资料转引自陈晓华:《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9页。本文做了部分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