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因素对乡村-城镇转型的影响及重要性

技术因素对乡村-城镇转型的影响及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则较低,其增长速度较快;相反,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则较低,其乡村-城镇转型的进程也缓慢。[15]这期间,也是发达国家乡村-城镇转型的快速推进时期。我们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来说明技术进步农业生产及乡村-城镇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技术因素对乡村-城镇转型进程的快与慢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乡村-城镇转型过程中,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经济结构转变,都与技术进步有密切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传统农业应该被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13]形成这种均衡的主要条件是:一是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传统农民世世代代使用祖先流传下来的农业生产要素,长期的经验积累并不能使之发生大的改变,农民对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掌握状况同前几代人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二是假设将生产要素看作收入的来源,那么,获得与持有这种生产要素的激励也是长期不变的,即对于增加使用传统生产要素的激励不足;三是由于以上两种状况的长期不变,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也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著名经济学家史蒂文斯(R.D.Stevens)和杰巴拉(C.L.Jabra)认为:“传统农业可以定义为这样一种农业,在这种农业中,使用的技术是通过那些缺乏科学技术知识的农民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而发展起来的……建立在本地区农业的多年经验观察基础上的农业技术是一种农业艺术,它通过口授和示范从一代传到下一代。”[14]因此,没有引起大的技术变迁,致使农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同时也影响了非农产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农业生产效率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则较低,其增长速度较快;相反,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则较低,其乡村-城镇转型的进程也缓慢。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是发展中国家的2.7倍,1970年—1978年间,前者是后者的2.8倍。[15]这期间,也是发达国家乡村-城镇转型的快速推进时期。经济学家们通过研究得出,这期间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归功于农业技术进步,即现代生产要素(机械、化肥、农药、新品种等)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来说明技术进步农业生产及乡村-城镇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新兴古典分析框架,给农业生产函数加入技术进步变量,可得:

xp=(ALx)a

对上式进行对数化处理之后,变化为:

ln xp=a(ln A+ln Lx)(www.xing528.com)

这时,农业产出的增长率,表示为:

说明农业产出水平的增长率是专业化程度、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率以及农业劳动力增长率的函数,在不考虑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条件下,即时,农业产出的增长率表示为:

此式表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是农村产出水平变化主要原因,一定条件下,农业产出随农业技术进步成比例增加。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的研究,随着近年来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刘易斯转折点已然到来(蔡昉,2003)。为解决二元经济问题,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曾提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模型。他认为,传统农业部门存在着无限的劳动力供给,相对于资本与土地而言,农业部门劳动力供给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负数;而且农业劳动者在接受最低工资的条件下提供劳动,其工资水平只能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而现代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相对于农业部门的低工资水平,工业部门只要提供略高于农业部门的工资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由于工业部门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再投资的积累来扩张规模,增强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这不仅使得工业部门由于劳动力的供给而不断扩张,而且农业部门由于劳动力流出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农民的收入因此提高。于是整个国民经济由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提高了效率。当现代工业部门停止吸收剩余劳动力或农业部门停滞撤出劳动力时,二元经济发展就到了转折点,即刘易斯转折点。在这一转折点到来之后,现代工业部门如果还需要劳动力从传统部门撤出,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品的剩余。[16]根据刘易斯教授的二元经济理论来看,当前我国出现的民工荒的解决途径只能是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繁荣农村经济,推进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

因此,技术因素对乡村-城镇转型进程的快与慢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农业发展中,而且也引发整个农村新产业的形成、分解和新兴工业的诞生。同样,三次产业的依次出现和梯度转移都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随着现代技术在乡村地区的扩散,逐步改变了乡村产业结构单一封闭状况,使乡村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化、高级化,从而推进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