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城镇转型: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选择

乡村-城镇转型: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选择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城镇转型是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现代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强力引擎,是解决中国农业劳动力过剩、农产品市场需求不足、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农村发展滞后等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推进乡村-城镇转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中国城乡经济协调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进一步深入分析,推进乡村-城镇转型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也是中国冲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破冰之举。

乡村-城镇转型: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选择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集中体现——“三农”问题,从其产生的根源来看,是城市偏向的城乡二元体制的问题;从形成的过程来看,则是发展方式差异的问题。农村是以传统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工资水平极低的传统部门或农业部门为主;城市是以现代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的现代部门或工业部门为主。传统部门落后,但比重庞大,现代部门先进,但比重较小。[10]可见,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的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而乡村-城镇转型的推进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实现乡村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方式向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根本目的在于调整经济结构,化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

其一,乡村-城镇转型为农产品提供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使封闭的传统农业向开放的市场农业转变。首先,推进乡村-城镇转型可以促使乡村走上一条“以市场为依托,从市场求生存”的发展道路,使以市场为取向的产品生产原则和市场经营机制在乡村地区扩散,并由此带动整个乡村经济的市场化,为乡村生产方式的转变打下基础。其次,乡村-城镇转型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城、镇、村结构,小城镇在城乡联系中的中介作用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逐步由单纯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转变为各种产品、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同时,乡镇企业与城市大工业联合、配套、协作,不仅为城市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促使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乡村地区最终形成。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可证明乡村的转型发展对化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重要作用(见表3-7)。

表3-7 1978—1999年农村居民生产性纯收入构成的变化

注:①1978—1980年年均增长速度;②1980—1985年年均增长速度;③1985—1990年年均增长速度。

(www.xing528.com)

图3-5 1978—1999年农民收入构成的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1980—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整理。)

其二,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在乡村地区的形成与扩散过程,这种转变过程意味着乡村地区将会具有越来越多的原本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才具有的特征,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与生活质量与城市居民接近,逐步淡化掉城乡之间差别。在乡村-城镇转型过程中,乡镇企业能以其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影响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以提升,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乡村-城镇转型对乡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一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为农民提供大量非农业就业的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经济差距,促使农民生活条件与行为方式发生改变。使农民的生活内容变得丰富,生活方式由乡土化走向城市化,工业化及商业精神被逐步渗透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二是推进乡村-城镇转型可以改变村镇面貌,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基础设施与公用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将大大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提高村镇的可通达性,改善投资环境,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实质性改善,加快农民现代化进程。三是在推进乡村-城镇转型进程中能带动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崛起,他们逐步成为带动城市文化普及传播的能人,引起城市消费趋向和新潮流在乡村地区的扩散。

其三,乡村-城镇转型是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必经之路。农民分散居住在相对封闭的、同质化的自然村落,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活动半径小,社会交流少,接受外界信息刺激的机会较少。这也是农村发展长期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城镇是多样化社会,选择性强,人口聚集,有利于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有利于改变旧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在乡村-城镇转型的推进过程中,城乡要素加速相互流动,使得农业社会的生活习俗被逐步打破,城市工作方式效率感和秩序感得以在农村生产中渗透,乡村居民社会交往范围得以扩大,非农就业促使行为价值取向的变更与重组,有利于先进文化、先进技术传播到广大农村,改变农村的封闭状态,使社会关系脱离了地域的束缚,生活节奏与城市“合拍”。此外,城市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农村现代化提供生产、生活资料,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科技、医疗服务,带动农村社会发展。

总之,乡村-城镇转型是人类社会演进的一般趋势,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乡村-城镇转型是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现代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强力引擎,是解决中国农业劳动力过剩、农产品市场需求不足、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农村发展滞后等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推进乡村-城镇转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中国城乡经济协调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只有通过推进乡村-城镇转型,才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环境的美化、农民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提高,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提供强大的动力。进一步深入分析,推进乡村-城镇转型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也是中国冲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破冰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