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4日,俞敏洪出生在江苏省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则是当地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当时,农村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小学教室四面透风,俞敏洪经常冻得握不住笔;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犹豫好几分钟才能下定决心,因为被窝实在太冷了。虽然家里很穷,但俞敏洪从小就懂得分享,他会把长辈给的糖果分给小伙伴,这样大家都甘愿为他四处打架,而他自己则留下糖纸作为“孩子王”的象征。小时候,父亲经常在外面做工,有时会带回一些砖头或者废木料堆在院子的角落,俞敏洪一度很奇怪,父亲为何会持之以恒地把这些垃圾带回家。然而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却用这些慢慢积累的“垃圾”建了一个漂亮的猪圈,这让俞敏洪很是惊讶和欣喜。
图7.1 俞敏洪小时候家境贫寒
与老实木讷的父亲相比,俞敏洪的母亲上过学,有一些见识且个性好强,她经常告诫俞敏洪,农村孩子一定要多读书,最好能考上大学当个老师。然而在那个时代,很多人是没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的,俞敏洪只有通过劳动,才可能争取到大学的推荐机会。为了获得这样的机会,俞敏洪在母亲的鼓励下异常努力地参加劳动,他甚至在14 岁就获得了全江阴市水稻插秧冠军,16 岁还获得了“江阴市优秀拖拉机手”的荣誉称号。就在俞敏洪一边擦汗,一边憧憬着自己的大学梦时,时代改变了他的奋斗计划。随着“文革”的结束,高考制度正式恢复,这对于一直想靠劳动上大学的俞敏洪来说,有点措手不及。
图7.2 劳动能手俞敏洪(www.xing528.com)
1977 年,在母亲的积极努力下,俞敏洪插班进入了江阴市夏港中学读高一。一开始,俞敏洪在学习上是很懈怠的,他对自己没有信心。但幸运的是,俞敏洪遇到了一个很懂他的英语老师,老师鼓励他一定要努力准备高考,即便没有考上也不要留遗憾。老师的鼓励让俞敏洪有了奋斗的想法,他也因此把高考目标定为英语专业,因为俞敏洪也想当一名英语老师。1978 年,才读了一年高中的俞敏洪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由于基础薄弱,他的英语只得了33 分。高考失利后,俞敏洪回到家里打算喂猪种地,但她的母亲并不甘心,她打听到当地的一所初中正在招聘英语老师,便想尽办法让俞敏洪去担任英语老师,因为她觉得这样既能获得一些收入,还可以逼着儿子练习英语,以便备战下一年的高考。
图7.3 母亲支持俞敏洪为大学梦而奋斗
1979 年,俞敏洪第二次参加高考,可惜再次落榜,这次英语也只考了55 分。两次落榜之后,俞敏洪有点自暴自弃,他的母亲却不放弃,母亲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高考外语补习班,便想尽办法让俞敏洪进入了补习班。看到母亲为自己的学业操碎了心,俞敏洪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由于补习班的师资力量明显高出很多,俞敏洪的学习成绩也开始有了显著的进步,但英语词汇量不足仍然是他的弱项。这时,俞敏洪想起了父亲持之以恒修猪圈的往事,于是他也拿出了愚公移山的气势,每天坚持“死记硬背”记单词,连上厕所和吃饭的时间都不放过,就这样积少成多,他的英语成绩也直线上升。1980 年,俞敏洪“三顾”高考,这次他的英语成绩是93分,最后竟然出人意料地被北京大学外语系录取。
图7.4 俞敏洪刻苦努力地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