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稳态IP和品牌:八大建议

打造稳态IP和品牌:八大建议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厂长会带你了解,如何矩阵式打造IP和品牌,分析个人品牌和企业品牌应该如何相辅相成,以及搭建稳态IP和品牌矩阵的八大建议。顾名思义,品牌在前,IP比较小,一般指的是公司品牌强于个人品牌的IP。这些都属于创始人内容大IP加上品牌,有的再加上操盘手或助理IP。注意,虽然是小IP,但是真人人设也很重要,真人和非真人对客户的心理影响有很大差别。

打造稳态IP和品牌:八大建议

还是先给大家分享一个金句:

每个操盘手都想过站到台前,每个IP也都想过归隐田园

这句话我曾在大咖云集的恒星群里发过,引来了很多超级IP的认同。这个群里有不少大咖都是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操盘手,也有不少IP大咖想要把个人品牌沉淀在公司品牌中,然后隐退江湖。

本节厂长会带你了解,如何矩阵式打造IP和品牌,分析个人品牌和企业品牌应该如何相辅相成,以及搭建稳态IP和品牌矩阵的八大建议。

先谈两个概念:内容大IP和品牌小IP。这两个词,每个做私域的团队都绕不开。

内容大IP,顾名思义,指IP本身是内容超级创作者,是一个大的个人IP,个人品牌要强于公司品牌。

你知道吴晓波,但是你大概率不知道“巴九灵”,这是吴晓波旗下的公司品牌。吴晓波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容大IP。类似的还有,樊登与樊登读书、刘媛媛与媛创文化、李佳琦与美ONE等等。抖音、快手上的大部分博主、达人、知识主播其实都是这种类型。肖厂长目前的模型也是一个内容大IP,知道肖厂长的人比知道私域创富圈的人要多。

对于内容大IP这种商业模式而言,最大优势是可以快速冷启动,也特别利于传播和获客。IP一般是创始人,而这也有利于创始人更好地控制公司。

如果你没有太多启动资金,不走融资路线,特别推荐你通过内容大IP的方式来起量。

但内容大IP的劣势也很明显——对IP依赖极强。IP是肉身,会累,会出错,会有生老病死,会有各种意外,所以这种模式的公司一般不容易上市,也不太容易获得主流资本的认可,主要问题就在于风险系数太高。

设想,几十万股民买了几百亿元的股票,因为IP生了一场大病而不能做业务,公司营收骤减,估值腰斩或者膝斩,这种风险是无法被资本和市场接受的。

说完内容大IP,再来聊聊与之相对的概念——品牌小IP

顾名思义,品牌在前,IP比较小,一般指的是公司品牌强于个人品牌的IP。

知道完美日记的人很多,但是只有一部分铁杆用户知道“小完子”这个IP,而小完子就是完美日记旗下的品牌小IP。

知道西贝莜面村的人很多,但是知道西贝店长的人不多,西贝每家店的店长就是西贝旗下的品牌小IP。

品牌小IP的应用场景还是很多的,其优势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不单一依赖个人,公司可以很好地控制IP,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完美日记如果没有“小完子”,那也会有“小美子”,或者会有一个“日记君”之类的IP。谁来当这个IP,其实转化率都差不多。

劣势也比较明显,就是起量很难,一般都是靠“自有流量截留”。后面我们在加微力的部分会讲到五大加微信场景,这是其中的一种。

品牌小IP很多都是靠的自有流量截留。而这些自有流量的获得可能需要大量投放费用,或支付店面租金。完美日记每年的营销费用几十亿元,这样才把小完子这个IP做起来。在这种场景下,大家先接触的是品牌,其次才是个人IP,需要长期烧钱,也需要各种KOL为品牌赋能,而品牌小IP的势能相对低一些。

一个私域IP,是内容大IP还是品牌小IP,就看个人品牌和公司品牌哪个大,是个人给公司导流还是公司给个人导流。

这里我再讲一个经典的内容大IP转型品牌小IP的案例——罗振宇老师。

罗振宇以前是一个典型的内容大IP,大家都是因为他才关注罗辑思维,才会购买罗辑思维会员。后来,罗振宇果断转型,自己做起了一个新的大品牌——“得到”。他也在不断给“得到”引流,还拉来了众多IP,把“得到”App做成了一个平台。现在可能知道“得到”的人比知道罗振宇的人要多,因为薛兆丰、吴军、刘润等大IP都在为“得到”导流。

“得到”还递交了上市申请。设想,如果罗振宇依然是之前的单一内容大IP的模型,上市就会很难,现在这种模型相对更容易被资本市场接受。

界定清楚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进入重点。我梳理了市面上典型的八种IP矩阵体系,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的IP矩阵,而这八种当中,有四种是厂长推荐的,有另外四种是不推荐的。

先说厂长推荐的四大IP矩阵体系。

第一种IP矩阵:创始人内容大IP+品牌+操盘手/助理IP。注意,后面的操盘手或助理IP也可以没有。

举一些例子:肖厂长+私域创富圈+创哥厂妹,龚文祥老师+触电会,刘思毅+群响,亦仁+生财有术+鱼丸(亦仁的助理),蒋晖+猫课,等等。这些都属于创始人内容大IP加上品牌,有的再加上操盘手或助理IP。

这种模型特别稳,只要IP努力、上进、勤奋、自律,就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可以走很久。

第二种IP矩阵:创始人内容大IP+品牌+师徒IP。

怎么理解师徒IP?看几个例子:郭德纲和德云社弟子们,辛巴和辛选家族,罗永浩和众多助播。这种就是师徒IP矩阵模式。一般这种大IP都有非常非常高的势能,而且对于师徒IP会有强管控,从而让徒弟持续为自己创造经济收益。

这种模型中,一般师父本身就是天才,通过前期的一些办法为徒弟导量,并通过利益和情感形成强控制关系。

而这种模式能够持续的真正核心是,师父要成为流量最多的那个。

第三种IP矩阵:品牌+品牌小IP。(www.xing528.com)

这种案例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完美日记和小完子。

注意,虽然是小IP,但是真人人设也很重要,真人和非真人对客户的心理影响有很大差别。

最后一种推荐的IP矩阵:品牌+品牌小IP群。

譬如禾葡兰和西贝。

禾葡兰的每个肌肤顾问都是品牌小IP,西贝的每家门店店长都是品牌小IP。很多微商团队也是这样来设置IP矩阵,包括我们之前的轻课班长团队也是这样的IP矩阵。

以上是我非常推荐的四种IP矩阵体系。这些IP矩阵也是稳态IP矩阵,可以走得相对比较远。接下来,我再来说说不推荐的四大IP矩阵体系。

第一个不推荐的,就是双人或多人内容大IP。

这种IP矩阵,如果是临时合作还好,而如果是长期强绑定的,表面看起来会相互赋能,实际上长期磨合中IP极容易发生不合。不管是理念不合、流量分配不合还是利益分配不合,到后面一定会发生争执而导致合作破裂,特别是势能相近的,更容易合作破裂。

我见过太多这种例子,有之前我自己操盘过的案例,也有朋友公司的案例。其实娱乐业也有很多例子,在知识领域就更多。

直播圈有一个大家都比较了解的案例——李佳琦和他原来的助理付鹏。虽然付鹏是助理,但势能上来之后也单飞了,现在李佳琦的直播间就没有一个经常露脸的助理了。

所以,双人或多人内容大IP可以短期合作,一起造势,但长期合作难度很高,我不推荐。

第二个不推荐的IP矩阵,是大品牌+员工内容大IP。

以前我觉得,把员工打造成IP多好啊,能够给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又能够不断复制,批量造IP。后来事实证明我踩了大坑,最后亏了上千万元。

之所以不推荐,是因为你很难用劳动协议绑住员工。人家要么做不起来,要么是做起来之后单干。用更严格的协议可以吗?我觉得可以,但长远来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这也是为什么完美日记不去找一个网红来做IP,不打造一个内容IP,人家完全有这个能力。这背后一定是有更多的考量,而且是长期的考量。

第三个不推荐的IP矩阵,是大品牌+客服IP。

这种类型的IP矩阵,结果要么就是微信号被删除,要么就是用户不理你或者屏蔽朋友圈,完全是浪费流量。

电商平台曾用客服企业微信加人,只做活动的预告和提醒。这样的电商平台客服好友,用户是大概率会直接删掉的。我跟他们的团队见过一面,底下员工也想改,但是碍于老板思路没转变,或领导担心犯错误,反正流量多,就先这么做了。

这也是大公司病,年轻的创新力量想做一些改变,但是组织条件不允许。不过我们也要感谢这种大公司病。不然还有我们普通创业者包括小微创业者什么机会呢?

最后一个不推荐的IP矩阵,是内容大IP+多品牌IP。

一般来讲,一个内容大IP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如果做太多,IP定位容易产生混淆。我们讲到雷军,就是想到小米;讲到董明珠,就是想到格力;讲到乔布斯,就是想到苹果。这种顶流IP只做一件事。

当然也有一个特例,也可能是这个星球上唯一一个:马斯克。马斯克又做特斯拉,又做SpaceX,又做Neruallink。但如果你不是马斯克这种超级勤奋、超级聪明又超级有钱的人,还是建议你专注一件事,哪怕你有很多公司——雷军虽然布局了那么多家公司,自己对外也只展示一个定位。

以上就是厂长推荐的四种IP矩阵和不推荐的四种IP矩阵。这八种矩阵类型,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的定位策略。

在本节内容最后,厂长再回头跟你讲一讲本节一开头的那句话:

每个操盘手都想过站到台前,每个IP也都想过归隐田园。

怎么理解这句话?

做内容大IP可以获得很多,而且长期经营极具壁垒,所以很多操盘手都想站在台前。

另一方面,内容大IP的模式虽很挣钱,却不被资本认可。万一发生什么意外,投资的钱就都没了,谁能放心呢?而且对大IP来说,做内容、参加各种会议、社交,非常消耗脑力、体力和心力,长期下来很累。所以很多挣够了钱的内容大IP慢慢都隐退江湖,深藏功与名,过上低调的生活

我曾想过,内容大IP最好的归宿是化作春泥,形成公司品牌,这也是罗振宇早就想通并且现在正在做的事。

教育行业真正有价值的品牌,譬如北京大学哈佛大学西点军校等,都能够脱离肉身,脱离个人IP,持续存活几百年上千年,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