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国际局势仍在不断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伴随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国际秩序的调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各领域威胁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凸显,制约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中国发展意图、速度、规模等因素的疑虑引发“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系列负面舆论的产生,部分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认为中国存在通过侵略和扩张等暴力手段实现国家利益、夺取世界霸权的可能,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际地位,成为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制约因素。
针对国际上的这些疑虑,2003年11月,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所作的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中,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郑必坚认为,“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后兴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样的道路,总是以失败告终。那么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难道还会重复这种完全错误的、害人终害己的道路吗!?我们的抉择只能是:奋力崛起,而且是和平地崛起。就是说,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8]。他还提出:“围绕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战略方针有三条:一是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二是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三是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社会环境。”[9]这一演讲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以此为开端,中国学界与政界人士对中国和平崛起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涌现的丰富研究成果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几乎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开始使用“和平崛起”这一词汇。(www.xing528.com)
2003年12月9日,温家宝在美国访问时发表了《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的主题演讲,其中提到“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2003年12月26日和2004年2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会议上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分别都提到谈到中国要走“和平崛起发展道路”。在此之后,中国各界围绕“和平崛起”的议题展开了的讨论和研究。与其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其中,国际关系专家张维为的著作《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引起了学界和舆论界的高度关注;2004年3月1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战略研讨会”成为中国学界首次就“和平崛起”问题展开的一次大讨论;与此相关,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播的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在全国各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