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管理职能需依靠制度完善 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

社会管理职能需依靠制度完善 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节水型社会建设,不能像以前一样靠传统的行政措施来推动节水,而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分配机制后,人们的观念渐渐变了。张掖、绵阳两市的实践证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在制度建设上。这显然与我们在张掖市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这也充分说明,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加强制度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社会管理职能需依靠制度完善 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不能像以前一样靠传统的行政措施来推动节水,而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因为好的制度不仅是一种规范、一种约束,同时也是一种激励、一种动力。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要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生产和消费领域中稳定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使节水成为用水户的内在要求,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从而建立起一种水资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

张掖绵阳两市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为促进全社会加强节约用水工作,两市以水权建设为核心建立了一系列的有关用水的管理制度,市、县、灌区、用水户协会、企业等各级都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有关节水的规定、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社会管理、规范各用水户的用水行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法律和政策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张掖将全市可用水资源总量层层分解配置到县(区)、灌区以至乡(镇)、村社,将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控制指标,逐级落实到基层和用水户,并以水票的形式加以确定,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全市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制度,形成了节水型社会的激励机制,不仅使得节水成为了用水户自觉的、自发的长效行为,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而且进一步规范了用水行为,减少了水事矛盾。

比如,调研中人们反映,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前,政府也号召大家节水,但并不能为大家真正接受,人们普遍有大水漫灌的习惯,总觉得不这样做自己就吃亏了,使亩均用水量都很多,认为“水从门前过,谁引都没错”,村民之间也经常因为用水发生矛盾。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分配机制后,人们的观念渐渐变了。通过水权分配,使群众对水资源有一种权属拥有感,不仅自觉改变了过去串灌、漫灌等浪费水资源的灌溉方式,而且自发的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扭转了过去被动节水的局面。张掖市民乐县彭庄村,现在不仅每亩地每年比以前要节约100m3水,全村每年能节约10万m3水,而且由于改变了过去单一种植小麦的做法,增加板蓝根甘草中药材和苜蓿等饲草一类节水高效的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大为提高。浇水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都坚决按制度办,使得水事纠纷大为减少。现在基本没有因为用水闹事和上访的,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www.xing528.com)

张掖、绵阳两市的实践证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在制度建设上。要搞好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总量控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用水计量制度、水价制度、水量交易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只有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创新来规范人的用水行为,促进人们往节约用水上努力,政府的管理工作才能具有权威性,才能完全贯彻下去,才能真正推动节水型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虽然张掖、绵阳两市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水权转让和交易的制度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渠系口门的用水计量设施还不完善,没有一个评价体系来衡量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效果,使得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也容易发生偏差等。在张掖市调研中我们发现,个别地区就存在用节余出来的水扩大种植面积的现象。这显然与我们在张掖市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这也充分说明,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加强制度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