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领域中的科学家开始应用免疫理论来解决各自领域中的具体问题。在战略管理的研究中,人体免疫理论也被用于阐释组织应对环境变化的作用机理。Subbanarasimha(2001:204-205)在《动荡环境中的战略:动态能力的角色》中,通过援引韦氏字典中关于能力(Competence)的定义:“对于一个抗原决定簇具有响应的能力(如通过产生抗体),或具有必要或适当的才能或素质”,将组织的动态能力类比为免疫系统所具有的识别外来未知抗原,并在需要时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另外还从组织知识的视角,将动态能力界定为一种产生多样化业务知识的特性。
随后,国内学者王以华等人(2006:134)在《组织免疫研究初探》中正式提出了“组织免疫”这一构念[2],提出组织免疫力的研究是建立在企业组织是有机体、企业组织是自组织系统以及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不可逆的3个假设之上,认为管理学中的“组织免疫理论”应当建立在管理学理论、复杂理论以及医学免疫理论的基础之上,并将“组织免疫”定义为:“组织识别外部和内部异己,排除威胁因素并产生记忆,从而维护组织健康的能力”。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企业免疫系统发挥的功能主要有监视、防御、自稳和学习4个方面,初步完整地提出了组织免疫理论。随后,王以华等人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免疫理论,对企业组织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运行机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吕萍,王以华,2007;杨震宁,王以华,2008;吕萍,王以华,2009;赵前,苏晓阳,王以华,2010;吕萍,2011)。其主要思想是:组织的免疫行为分为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两个维度,其中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组织结构、制度规则、组织文化3部分;而特异性免疫则主要是由组织监视、组织防御及组织记忆3方面构成(吕萍,2011)。此外,国内其他学者也对组织免疫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有效补充,如许晖等人(2011)将组织免疫理论中的“企业内、外部异己”具体化为企业在复杂、动态性环境下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风险,并通过案例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组织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对不同“异己”的作用机理,大大丰富了风险管理理论。黄京霞(2012)则将组织免疫理论与Subbanarasimha(2001)的动态能力研究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提升机制模型,完善了动态能力的组织免疫框架。而张剑光(2012)在对国内管理学中以“免疫”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回顾之后,重新界定了企业免疫力、企业异己和企业细胞的概念,并描述了企业免疫系统的层次结构与组成。此外,他还通过对不同的企业异己与企业细胞之间关系的讨论,扩展了企业免疫系统的功能,并就企业免疫系统与生物免疫系统之间的映射关系和异同点进行了总结。(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