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复杂自适应理论在管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学者将企业组织视为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并用于解释复杂环境下的组织、战略发展(Caldart,Ricart,2004;Pettigrew,et al.,2006;Camillus,2008;Hammer,et al.,2012)以及组织管理策略(Dooley,1997;Stacey,1995)。刘洪(2006)在讨论具有CAS特点的复杂适应组织时提出:如果一个组织中的行为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依赖,同时每个成员还能根据其他成员的行为以及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及规则,以使自身与整个组织及环境相适应,那么该组织就可以被看作复杂自适应系统。在前文惯例文献综述中我们发现:在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过程中,无论组织惯例更新的目的及其最终结果如何,企业(运作)惯例的更新都是通过惯例施动者和企业管理者两类组织个体的努力而完成的,这些导致惯例更新的主体也都具有上述复杂自适应组织中的成员特点,因此本文将借助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来探讨组织惯例更新的背后机制。
与心理学中的刺激—反应理论相比,CAS理论中的刺激—反应模型(见图3.2)可以更好地解释组织惯例的运行与更新。其基本原理是:不同性能的适应性主体将探测器探测到的消息与规则集进行匹配,发现与之匹配的规则后直接激活效应器产生行动或是激活另一个相匹配的规则,在这个循环链式的反应过程中,适应性主体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进而改变规则以适应新的环境(夏维力,陈晨,钟培,2009),而这一过程也和组织惯例在企业中的日常运行与更新过程基本相似。另外,在管理学的研究文献中,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作为复杂自适应系统的企业组织的两大特点:自组织特征(Eoyang,2004;Hammer,et al.,2012)和组织成员的“认知图式”(Anderson,1999;刘洪,2006)。下面我们将借助于CAS理论中的一个自组织舞池的类比来阐释组织惯例的更新机制。
图3.2 CAS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示意图(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夏维力,陈晨,钟培,2009.
假如在一个面积适中的封闭舞池中正有固定人数的舞者在翩翩起舞,每一对舞者都可以自由选择他们的舞蹈种类及移动的方向。随着舞池中所有舞者的随意起舞,不少邻近的舞者之间发生了碰撞与摩擦。为了避免这些不愉快的接触,使得大家能更好地跳舞,舞池中的舞者们经过不断的磨合,先后形成了几个统一的行为模式(惯例),它们依次是:①所有人可以同时进入舞池中跳舞,但只能都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②所有人可以同时进入舞池中跳舞,但只能都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并且只能跳交际舞。③舞池中最多只能有50个人同时跳舞,其余的人暂时在座位上等待;同时进入舞池跳舞的人只能都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并且只能跳交际舞。如果从惯例更新的角度来看,上述封闭舞池中的组织先后经历了3次关于舞池跳舞秩序的惯例更新,并且伴随着每一次组织惯例的更新,指导它们的规则——即组织成员的认知图式,也都发生了改变。
按照Witt(2011)的解释,组织中的惯例分类可以通过组织管理层正式参与组织惯例形成的程度来区分,这种参与度的两极分别是完全由管理层设计和执行的惯例以及完全未经计划而自发产生的惯例。因此我们认为,上述有关舞池跳舞秩序的惯例既可以是由舞池中的管理者(假设有)完全设计与监督执行,也可以是由舞池中所有舞者自发形成的。虽然该惯例可以分别以“自组织”或“他组织”的形式出现,但其最终结果都是形成舞池舞者的重复固定行为模式。因此,我们将上述两种组织惯例的形成过程均视为不同层级的组织个体主动适应组织外部环境以及其他个体的过程。另外,在上述舞池跳舞秩序惯例的更新过程中,组织成员的“认知图式”(指导舞者选择、行动的规则)也在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舞池中所有舞者可以自由跳舞”到“舞池中最多只能有50个人同时跳舞,其余的人须暂时在座位上等待,而且进入舞池跳舞的人只能都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并且只能跳交际舞”的3次惯例更新过程中,舞池舞者有关舞池跳舞秩序的“认知图式”也经历了3次变化。其中,在前两次的惯例更新过程中,舞池舞者主要是有关跳舞行为限制的图式更新——跳舞的路线、舞蹈的种类,而与最后一次惯例更新所对应的却是舞池舞者关于“舞池空间限制”的图式更新。由此,舞池舞者可能又会相继生成一系列有关“跳舞时机选择”的认知图式,如时间的选择、舞伴的选择、有关同时进入舞池的具体人员的选择等。
通过上述自组织舞池的类比,我们可以得知,复杂自适应组织内的组织惯例更新可以通过组织内不同层级个体成员的能动适应性行为来完成。此外,复杂自适应组织内的组织操作惯例更新往往也同时伴随着组织个体成员的认知图式更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