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在快速变革,同时又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与相互影响的复杂环境中,快速、高效的组织惯例更新能力是组织持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在现有文献中,针对上述惯例更新能力的本质,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却纷纷给出了不尽相同的概念定义,如元惯例(Adler,et al.,1999;Wilhelm,2014)、动态能力(Teece,Pisano,1994;Tranfield,Smith,1998)、学习能力(陈国权,张中鑫,郑晓明,2014)、吸收能力(Cohen,Levinthal,1990;Zahra,George,2002;Lewin,et al.,2011)、免疫能力(王以华,2014)等。因此,如何有效区分上述概念间的差异就成为更深层次探讨组织惯例更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另外,根据相关文献显示(Adler,et al.,1999;Witt,201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企业可以分别通过外生性的元惯例驱动机制、管理者的有效干预以及具备内生性的工作动机与较高任务投入的惯例执行者的施动行为3种方式来引发高质量的惯例更新。与此同时,有文献还表明质量管理实践提升企业绩效的惯例、知识、能力的更新机制是目前解释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实践获得高效质量结果的主要理论依据。由此,进一步构建出“质量管理实践——组织惯例更新——组织质量结果”的理论框架,并尝试通过解决以下3个问题,从而对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惯例两个研究领域的理论作出有益补充。
(1)厘清元惯例与动态能力间的概念差异
概括来说,目前所有的动态能力概念均是通过阐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来定义的,而元惯例机制仅是动态能力理论中的一个分支。从文献回顾中我们发现,元惯例机制最初仅被质量管理研究者们用于阐述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企业中的组织员工自主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机理(Hackman,Wageman,1995;Adler,et al.,1999)。但是随着“动态能力”理论的兴起,部分“能力”视角的惯例研究者们却将其作为企业有效应对动态环境进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而定义为动态能力(Teece,Pisano,1994;Tranfield,Smith,1998)。目前,大多数惯例研究者已将元惯例进一步划分为3类高阶惯例:感知的惯例、学习惯例以及重新配置的惯例(Teece,2007;Peteraf,et al.,2013;Wilhelm,2014)。此外,通过比对其他视角的动态能力研究,我们还发现,目前所有动态能力研究中的惯例均被视为一个具有明确界限并且相互联系但又无法观测的实体(Rerup,Feldman,2011),然而根据最新的惯例生成观理论解释(Pentland,Feldman,2005;Witt,2011),具备内生性的工作动机与较高任务投入的惯例执行者的能动行为同样也是组织成员自主更新组织惯例的有效机制。由此,本研究将借助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组织免疫理论、组织惯例—免疫应答理论、惯例生成观理论,通过融合概括上述不同惯例与动态能力视角中的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来重新界定动态能力的概念范畴,进而为现有的组织动态能力理论发展作出有益的补充。
(2)探讨质量管理实践对于组织惯例更新的作用机制(www.xing528.com)
虽然现有惯例研究文献已经证实了外生性的元惯例驱动机制、管理者的有效干预以及内源性的惯例执行者施动机制均可同时存在于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企业内部(Adler,et al.,1999;Witt,2011;Wilhelm,2014),然而在质量管理研究领域中,却并未出现专门针对质量管理实践对组织惯例更新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的研究文献。对此,本研究拟从以下两方面开展研究:首先,通过案例研究专门探讨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对于组织惯例变化的具体影响。根据Levitt与March(1988)的建议,组织内部的习俗、常规、规则、程序、策略、技术,甚至支持、阐述以及驳斥正式惯例的信念结构、框架、范式、行规、文化和知识均可视为惯例,而在惯例生成观理论中,组织惯例则包括明示、实行以及人工制品3部分(Pentland,Feldman,2005)。由此,组织的质量管理实践活动究竟会导致上述哪些惯例成分发生变化?哪些惯例成分的变化又会带来相应的组织绩效提升?这些问题将是我们在下文案例研究中的重点。随后,我们将进一步通过大样本的实证检验来探讨质量管理实践对于组织质量图式更新以及组织运营惯例更新的影响效用。
(3)探讨组织运营惯例更新对于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质量结果间的权变关系的影响
虽然现有文献表明,有效的组织惯例、知识、能力的更新是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实践获得优异质量结果的主要理论依据(Adler,et al.,1999;Linderman,Schroeder,Zaheer,et al.,2004;Molina,Lloréns-Montes,Ruiz-Moreno,2007;Choo,Linderman,Schroeder,2007;Witt,2011;熊伟,奉小斌,2012),然而,如何解释上述更新机制对于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质量结果间的权变关系的影响呢?到目前为止,仍是质量管理研究中的空白。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发现,在现有的探讨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质量结果间的权变关系研究中,研究者们主要通过阐释不同组织背景变量(诸如国家、市场环境、行业、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组织学习)下的质量管理实践要素的实施差异来解释两者之间的权变关系(Sousa,Voss,2001;李军锋,2009;宋永涛,苏秦,程子潇,2010;熊伟,奉小斌,2012)。而本研究却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即使在单一实施质量管理实践的组织环境中,不同组织运营惯例间的变化差异也会为组织的质量绩效变化带来迥异的影响。由此我们认为,组织运营惯例的更新有效性差异才是导致组织质量管理实践与质量结果间的权变关系的根本原因。而根据之前的惯例研究结论,惯例执行者的工作特征正是导致这种具体惯例更新差异的关键因素(徐建平,2009)。因此,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工作不确定、复杂性、互赖性以及时间压力4个工作特征变量对于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运营惯例更新以及组织质量结果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和影响,并由此构建出完整的组织运营惯例更新作用机制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