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世纪末期,我国生产力水平已经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从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来说,我们已经基本告别了短缺经济。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经济生活与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新短缺经济”就是具有发展阶段转换时期显著特点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后,在资源配置越来越多地依赖市场机制的情况下,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由于信用短缺和经济秩序短缺而导致资源配置的社会交易费用较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率、效益较低的经济状态和经济现象。
新短缺经济的主要表现是:①社会信用关系混乱,社会信用状况低下,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淡薄,逃债、废债、赖债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借破产之名逃避银行债务的情况不在少数。②一些地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制假售假活动猖獗,既损害了合法经营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又给广大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③建筑工程领域中招投标弄虚作假现象较多,“豆腐渣”工程问题频频发生,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④骗税、骗汇、走私、制售假币、合同欺诈、虚假广告、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经济犯罪活动和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相当严重。⑤证券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中介机构与证券公司相互勾结,提供虚假会计报表,发布虚假公司信息,不法机构投资者和庄家幕后违规操纵股价,大肆掠夺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财富。⑥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各地频繁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特大安全生产恶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⑦据媒体报道,全国各地恶意拖欠民工工资总额达1000亿元,严重损害了广大民工的合法权益,给社会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恶意拖欠民工工资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和毒瘤。(www.xing528.com)
新短缺经济与传统意义上的短缺经济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首先,从基本特征来看,两者存在明显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短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各种物资、商品、资金、能源等实物性要素资源的短缺;新短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会信用和市场秩序等非实物性要素资源的短缺。其次,从它们产生的体制背景、体制环境和体制条件来看,两者存在明显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在传统意义上的短缺经济产生的体制背景、体制环境和体制条件,而新短缺经济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过程中出现的。由此可见,新短缺经济和传统意义上的短缺经济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短缺经济。传统意义上的短缺经济属于计划经济的范畴,新短缺经济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前面所说的实物性的结构性短缺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短缺经济的范畴,而不是这里所说的新短缺经济的范畴。从传统意义上的短缺经济到新短缺经济的过程,既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发生了阶段性变化,又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迁。新短缺经济的出现,标志着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在受到相对过剩困扰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又面临着新短缺经济的严峻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