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可行性探讨

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可行性探讨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针对施工企业开发的信息系统软件,要考虑是否有的子系统上级部门

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可行性探讨

总体规划工作完成之后,根据开发先后顺序的安排,确定下一期需开发的信息系统。此时要仔细分析该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否可行,即进行可行性分析工作。可行性分析是根据系统的环境、资源等条件,判断所提出的信息系统项目是否有必要、有可能开始进行。当然,做出这一判断是以目标的明确与定量化为前提的,没有明确的可以定量检查的目标,便无法进行可行性分析。

在信息系统的目标需求已经确定,对系统的基本情况又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系统分析人员便可以开始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信息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要求从调查研究入手,与用户密切联系,从信息系统特性和用户目标出发,列出系统的各种需求,再进一步从人员素质、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论证其可行性,最后提交一份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4.2.2.1 人员素质的可行性分析

人员素质、职工态度、领导意识等的可行性分析十分重要,特别是一把手领导的需求、观念和认识更为重要。领导不积极、不主动的项目不应该开始。例如,一些施工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项目开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紧迫感,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的作用和影响,没有意识到信息系统对企业竞争力的支持。一般来说,没有迫切的需要,勉强地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很难获得成功。又如,与项目有直接关系的管理人员是否对于项目的开展持支持的态度,如果有各种误解甚至抱有抵触的态度,则条件还不成熟,至少应该做好宣传解释的工作和培训工作。当高层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的意见比较一致后,再开展项目是合适的。又如,某些工作环节的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在短时期内这种情况不会有根本的改变,这时如果考虑大范围地使用某些要求较高文化水平的新技术,是不现实的。所有这些人员素质的因素均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予以考虑。

4.2.2.2 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

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就是分析所规划的信息系统方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否有可能实现。例如对总公司和项目部远程沟通信息的要求、对加快速度的要求、对网络建设的要求、对多媒体技术的要求、对通信功能的要求以及对存储能力的要求等,都需要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认真的考虑。这里所说的现有水平,应是指社会上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的技术,不应该把尚在实验室里的新技术作为讨论的依据。例如,笔者在2002年为某企业起草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关于网络建设的分析内容如下:

该项目的网络结构,在接入Internet方面,在目前现阶段采用ADSL方式。ADSL是目前正在推广使用的新技术,投资小、成本低、速度快,是目前最为划算的同时又能满足现阶段需要的方案。在局域网内部,所用的网络结构是目前流行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采用100M交换机和超5类双交线,使网络的传输容量可以达到100M;同时,网络可以传递的信息多样,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便于管理并实现多媒体信息处理

以上都是国际上成熟的技术,在国内属于应用型技术,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这种网络化的MIS的实施,必然加快企业内部信息的流程,彻底改变封闭的单项系统的传统企业MIS,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能全面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4.2.2.3 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

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非常重要,分析不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包括对项目所需费用的预算和对项目效益的估算两方面内容。

1.对项目费用的预算

信息系统项目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从系统的观点全面考虑。对实际情况的估算往往存在着一些遗漏,甚至存在低估费用而高估收益的问题。例如,人们在考虑费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①重视计算机硬件的费用,而低估了软件的费用;②只考虑了研制系统时所需要的一次性投资,而忘记或低估了日常运行的维护性费用;③只考虑了设备材料等物资的费用,而忘记或低估了人员技术培训的费用;④由于信息系统的使用而使部分人员岗位变动,甚至转岗分流而需要的费用等。所有这些都使人们低估了信息系统的费用。也有另外一个极端,总体规划时按照最高标准测算费用,把费用估计过高了,将来签订合同等信息系统实施的各个环节便大手大脚,造成一定浪费。

经济上对费用的预算应该遵循费用原则。大多数施工企业经济上并不是很宽裕,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施工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费用原则应该是:在实现信息系统目标的条件下,应该追求经济实用的方案。例如,在公司局域网组网方面,如果20万元可以解决问题,绝不应该追求高档而投入50万元甚至100万元。(www.xing528.com)

2.对项目效益的估算

信息系统项目效益的估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传统工程项目的效益估算不同,因此不宜采用传统的一次性投资收益算法。对于包括施工企业在内的任何企业,推广实施信息系统项目,绝不是为了追求本身的经济效益,它的效益往往表现在多个方面,与诸多因素相关。其效益可以分为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衍生效益等,其中更主要的是间接效益和衍生效益。

在间接效益方面,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程度、增加市场竞争能力、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市场行情的及时性、库存结构的合理性、实现决策科学化、促进管理体制合理化和管理信息标准化等许多方面的体现。

在直接效益方面,有降低综合经营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减免材料管理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浪费等多方面的体现。例如有些施工企业,材料管理的浪费非常严重,在减免浪费方面,如果每年减免1%的材料浪费,软件开发的费用将在短期内即可抵偿回来。

在衍生效益方面,实施信息系统后,有对员工的工作方式发生改变、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对职工之间的人际交流发生变化等多方面的体现。所有这些给企业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竞争能力、带来了效率,给职工带来了身心的愉悦。

总之,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只要能够正常使用起来并发挥它的作用,由它所带来的效益是潜移默化的,是难以用货币来描述的。常有一些人员一味地讲求经济效益,说明其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不了解、不熟悉,是观念上的问题。

4.2.2.4 各种社会因素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信息系统是在社会环境中开发和运行的,除了人员素质因素、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之外,还有许多社会因素对项目的开展起着制约的作用。例如,针对施工企业开发的信息系统软件,要考虑是否有的子系统上级部门将要统一推广、是否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相一致、是否违背政府的财务制度等。又如,有的企业的管理制度正在变动之中,这时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应作为整个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部分,在系统的总目标和总的管理方法制定之后,项目才能着手进行。

4.2.2.5 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判断项目是否具备开始进行的各种必要条件,这就是可行性分析。在可行性研究结束之后,应该将分析结果用可行性报告的形式编写出来,形成正式的工作文件,即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结果并不一定可行,也有可能得出在目前条件下不可行的结论,这是完全正常的。如果限定必须可行,那么可行性分析就没有意义了。甚至可以说,判断不可行性比判断可行性的收获还大,因为这样能避免巨大的浪费。另外,可行性分析的结果也有可能要求做一些局部性的修改,例如修改某些目标、追加某些资源、等待某些条件的成熟再实施项目等。

对可行性报告的讨论是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必须在项目的目标和可行性问题上,和领导及管理人员取得共识,才能正式开始项目的详细调查研究。为了做好这次讨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些外单位的参加过类似系统研制的专家来讨论,他们的经验以及他们局外人的立场都有利于对于项目目标和可行性做出更准确的表达、判断与论证。可行性报告通过之后,项目就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