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本身和作用来看,国际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一)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国际贸易活动采取不干预或尽可能不干预的基本立场,对进出口易不设置障碍,对本国进出口商不给予各种特权和优待,从而使商品能够自由地进出口和实行竞争的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可以减少人为干预对经济的扭曲,注重价格机制对经济自发的调节,从理论上来说更有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形成互利的国际分工,有助于参与国和世界整体福利的增加,促进各参与国的经济发展。但自由贸易政策并非完美无缺,在现实中其政策目标很难达到,不能满足现实社会多方面的需要。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由贸易给各国带来的利益有较大差距,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会倾向于实施保护贸易政策。
(二)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是相对自由贸易政策而言的,指国家利用权力对外贸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通过高额关税或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刺激本国工业发展的贸易政策。(www.xing528.com)
实施保护贸易政策有一定的必然性。首先,经济学家早已证明自由贸易有利于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每个主权国家都仅从本国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贸易政策,没有一个国家会为全世界的福利负责。而出于自身利益所制定的贸易政策往往会偏离自由贸易政策。其次,每一个国家均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自由贸易政策即使有利于一国的整体利益,未必会对所有的利益集团都有利,那些因为自由贸易政策而受到损害的利益集团会不遗余力的推动政府制定对自身有利的贸易政策,从而使得贸易政策含有明显的保护主义成分。最后,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往往相互影响。在各国贸易政策的博弈过程中,若不能形成有效的国际协调机制,极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而导致保护贸易政策这一两败俱伤的局面。
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保护贸易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也并非全部是负面的,虽然从长远来看保护贸易政策不利于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甚至不利于当事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但基于某种特殊原因,在特定的国家和特定的时期实施保护贸易政策还是有益的。保护贸易政策可使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工业得到扶持;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国际收支和就业;可以避免经济的剧烈震荡,从而达到培育国际竞争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目的;同时,保护贸易政策也是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当然,承认保护贸易政策的合理性并非意味着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肯定。几百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史已证明,自由贸易政策更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更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
(三)贸易政策的选择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流行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时英国率先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旨在从海外获得廉价原料并推销其工业品,产业资本也因此获得了巨额利润。但是,由于各国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同,一些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则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由于世界市场相对变小,竞争更加激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但是,这一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与以前的保护贸易政策是不同的,是超保护贸易政策,具有更强的保护性,明显的侵略性、扩张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像孪生兄弟,在不同国家、一国之内不同发展时期,同时存在并交叉地使用着。它们似乎是一对永远不能调和的矛盾,主张自由贸易者可以对贸易保护主义大张挞伐,贸易保护者也可以对自由贸易提出异议。尽管自由贸易政策在理论上要优于干预的贸易保护政策,但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差别对贸易政策选择的影响,理想中的自由贸易政策并不是现实中各国贸易政策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由于任何外贸活动都要涉及至少两个国家的利益,但就某一项具体的外贸活动来说,一国之所得往往关联到另一国之所让步,所以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政策实际上是各国政策博弈的结果。一国当前的贸易政策以及贸易干预程度实际上是各方利益相互平衡的一种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