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的钻石理论及批评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的钻石理论及批评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波特对其他贸易理论的批评波特在论述如何提高一个国家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之前,先对过去涉及国家竞争优势的贸易理论做出评判,认为这些理论缺乏说服力。(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1.波特的钻石理论波特认为,国家的财富和竞争力的大小不是靠对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的继承,而是要靠国家创造的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性制度。波特认为,国内需求是影响一国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的钻石理论及批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一套解释一国产业或企业竞争优势的全新理论,即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波特认为,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分析中处于主流地位的比较优势理论已经过时,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今天,竞争优势才是一国财富的源泉。波特是从产业的角度分析一国竞争优势的,认为一国兴衰的关键取决于本国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而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又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

(一)波特对其他贸易理论的批评

波特在论述如何提高一个国家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之前,先对过去涉及国家竞争优势的贸易理论做出评判,认为这些理论缺乏说服力。

对于比较优势理论,波特认为尽管以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决定一国的生产形态确实有说服力,但是越来越多的例证却说明这一理论并不足以解释丰富多元的贸易形态,而且基于要素禀赋优势所获得的优势通常难以持久,因为成本更低的生产环境在国际范围内会不断出现,比如目前以廉价劳动力取得的优势,未来可能会因另一国家劳动力更廉价而消失。

波特认为规模经济论和技术差距论在解释一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时也不甚完美。规模经济论认为庞大的国内市场是产生优势的重要条件,但这一点却不能解释为何意大利企业称霸五金器材市场、德国公司强于化工业、瑞典企业称雄采矿设备,因为这些国家的相关商品的国内需求并非最强大的。技术差距论认为一国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会随着技术的扩散和技术差距的缩小自然下降或消失,但事实上一些国家的产业(如意大利的制鞋业、瑞典的家具业)却能够将这种技术优势保持数十年。

波特对生命周期理论也提出质疑。该理论认为,一国之所以成为许多产品的开发者,是因为其国内市场有需求,并且该国技术领先、研发实力雄厚。但是如果几个国家同时出现对新产品的需求,情况将会怎样?为何一个技术落后或内需市场不大的国家,反而能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角?对这些问题,生命周期理论难以给出合理解释。

总之,波特认为,已有的国际贸易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何一国产业或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因此有必要提出新的理论。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

1.波特的钻石理论

波特认为,国家的财富和竞争力的大小不是靠对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的继承,而是要靠国家创造的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性制度。国家竞争环境如何,决定了一国主导产业能否创新和升级,企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生产率能否迅速增长。波特用四类要素组成的钻石来形象地描绘竞争环境的组成,通称钻石理论,也可称为波特的菱形理论。钻石理论认为在某一区域的某一特定领域,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包括许多因素,诸如信息、激励、竞争压力、关联企业、制度与协会、基础设施和人力与技能库等。其中四项环境因素尤其重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在这四项关键因素之外,还有政府和机会两项辅助性因素,这六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钻石体系(见图2-2)。

(1)生产要素。根据波特的观点,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本资源和知识资源。这些要素可以进一步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其中,初级要素是指一国先天拥有的无须花费多少代价即可得到的要素,如自然资源、非熟练劳动力;高级要素是指经过大量持续性的投资才能得到的要素,如现代化的通信设施、熟练劳动力等。波特认为,除了以天然产品和农业为主的产业,以及对技能要求不高或技术已经普及的产业外,初级要素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低。一国要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地投资、创新和升级,取得高级要素。如果一国的初级要素不足,但高级要素在世界上具备优势,那么该国仍然有可能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丰富的初级要素只会使一国简单的利用这种优势,而不去设法提升这些要素;相反,要素的劣势却会对企业形成压力,迫使其不断创新,从而使该国在高级要素上的优势更加突出。例如,日本自认为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但却通过向国际市场提供大量优质、廉价的制造业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由于高级要素通常是创造出来的,因此波特主张一国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个人应共同对高级要素进行持续性的投资,形成有利的环境,刺激其迅速发展。

图2-2 完整的钻石体系

(2)需求因素。波特认为,国内需求是影响一国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如果某种产品的国内需求较大,就会促进国内竞争,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若国内消费者是世界上最挑剔的、品位最高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者,那么企业就会被迫不断改进和创新,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档次的产品和服务,并最终带来竞争力的提升。此外,如果一国企业尤其是小国企业非常关注市场需求的细分,选择非主流的、不太吸引人的产业环节来生产、发展,同样能够获得竞争优势。

(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一群在地理上相互临近、在技术、人才、信息上相互支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或称产业链),是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由于相对集中于同一区域,相关产业之间的竞争就会加剧,从而带来产品价格的下降和质量的提高;而距离的缩短也会使相互间的交易成本下降,信息和技术上的交流更加便利,更加专业化的生产也会成为可能。由于具有良性互动、既竞争又合作的环境,因此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一旦形成就会具有可持续性,并且可向新加入的产业“蔓延”。此外,波特还强调,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所涉及的各个生产环节最好都由国内企业来实施或提供,也就是由本地企业组成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发展链条,这样形成的国际竞争优势才是稳定的、可靠的。

(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波特认为,各类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在生产规模、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竞争目标和管理模式方面有不同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外部环境,而国家竞争优势就来自对它们的选择和搭配。比如一国受民族文化和政府政策影响的“管理意识形态”,将会帮助或阻碍竞争优势的形成。此外,竞争优势的获得还取决于国内的竞争程度。传统观念认为,由于激烈的国内竞争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妨碍规模经济的形成,因此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才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但波特认为,真正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的。因为竞争会给企业带来改进和创新的原动力,使其在产品性能、质量、服务、成本等方面要不断地强化在国内的优势,并且在产业存在规模经济时,更会迫使企业致力于开拓国际市场。可以说,本国市场的竞争对手越强大,企业国际化的成功机会就越大,竞争力就越强。

(5)机会。波特认为,基础技术的创新、生产成本的突然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国外政权的更迭、战争等都是企业可能提高竞争力的机会。机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会打破原来的状态,提供新的竞争空间,使一国企业已经获取的竞争优势消失,同时使另一国的企业在新条件下赢得新的竞争优势。(www.xing528.com)

(6)政府。波特认为,政府作为钻石体系中的辅助性因素,应当对上述四个基本因素施加积极的影响,推动竞争优势的形成。政府无论是实施补贴等产业政策,还是对经济的基本不加干预,都不利于一国竞争力的提高。政府应当做的是选择有助于提高生产率的政策、法律、制度,推动市场的竞争,为企业创造一个能够获取竞争优势的大环境。但波特也承认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若产业的基本要素已具备,政府就可强化其优势,但政府本身并不能帮助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波特强调,尽管对钻石体系的关键要素及辅助因素是分别来介绍的,但该体系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其内部每个因素都是相互依赖的,都会强化或改变其他因素的表现。

2.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

波特认为,根据竞争力的变迁,可将一国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第一阶段,国家竞争优势来源于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上的比较优势。第二阶段,资本的不断投入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持续追加的资本可通过更新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来改进一国继承来的要素禀赋,获得动态的要素优势。第三阶段,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研究、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上的创新。企业或行业的创新能力越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果越显著,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就越强。第四阶段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一阶段,国家往往会依赖过去积累的财富维持经济运行,创新意愿和能力都下降,产业发展在低水平徘徊,竞争力迅速下降。显然,四个阶段产生竞争优势的因素各异,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增长期,第四个阶段则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下降期。

(三)关于波特理论的评价

1.波特理论的价值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六个方面对国家、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做出解释,在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分析框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和超越,以培育竞争优势为出发点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相比比较优势更有战略意义。波特关于竞争优势的来源以及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途径的探讨,对一国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如何制定竞争政策、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从这一角度来讲,波特的理论弥补了传统贸易理论的不足,更接近当代国际贸易的现实,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做出了很有价值的贡献。

2.波特理论的局限性

波特的钻石理论一经提出,就在理论界、企业界以及政府引起的很大反响,并遭到许多著名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比如,其模型未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表述;理论缺乏创新,仅仅是比较优势理论各观点的重复;模型解释力不强,仅适用欧盟及美国、日本等大国;低估价格竞争力的作用,对政府在提高产业竞争力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将一国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是用微观层次的企业行为来解释宏观的经济发展,过于简单片面;等等。

经济学家们的批评固然尖锐,但并非毫无根据。虽然波特的理论有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但的确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分析范式不够完整。波特强调生产要素、需求因素、产业集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程度是影响一国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因素,却忽视了规模收益的作用。波特主张政府应对市场积极干预,以防集中度的提高会阻碍市场竞争。事实上,由于某些行业的确存在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函数,因此生产规模的扩大能够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使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未达到最优规模的企业在生产成本上将处于劣势,在同国外企业竞争时,也难获取竞争优势。此外,波特忽视了产品竞争力的研究,仅关注产业竞争力。但是,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是生产效率市场营销,产业国际经济竞争力最终要通过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来衡量和检验,因此不应忽视对产品竞争力的研究。波特还忽视了宏观经济环境、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

其次,钻石模型的许多结论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波特认为,竞争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高级要素的开发,但发展中国家目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大多仍属初级要素密集型的产业。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能满足竞争优势关于“资本是充裕的”这一隐含的前提,因此并不具备“持续的投资”这一培育高级要素必要条件。此外,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苛刻的、高级的市场需求即使存在,企业也难以提供相应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在创新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上还难以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竞争。

最后,低估了政府的作用。波特过于强调企业和市场的作用,仅将政府作为一个辅助性因素,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纠正市场扭曲,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在对外贸易中,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市场开放,实现自由贸易,而不能相互进行贸易保护。然而若政府不加干预,波特重视的四个关键因素可能要经历很长时期才能孕育成熟。例如没有相关的立法,高级要素仅靠企业自身的努力难以培育成功;若没有适当的对市场的保护,国内企业没有能力与国外企业竞争,升级的国内需求可能仅仅会带来国外有竞争力产品的进口的增加,而不能刺激国内企业提高竞争力。此外,产业集群的形成、主导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竞争优势从一阶段向下一阶段的推进,都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上述分析可知,波特的钻石理论的确是不完善的,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在使用该理论时,有必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