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上帝,如何应对市场变化?——从机械组织到有机组织

无上帝,如何应对市场变化?——从机械组织到有机组织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教徒们认为上帝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既然现实管理中没有上帝,上面四类机械组织式的思维或多或少都有隐忧。机械组织(左)、有机组织(右)实际上,这样的转变不仅是内部管理的需要,更是外部市场条件重大变化的需要。

无上帝,如何应对市场变化?——从机械组织到有机组织

陈阳 发布于2016-03-03

前几天,读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富兰克林传》,书中有个话题:上帝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世间万物?

清教徒们认为上帝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而大多数自然神论者则相信上帝是通过设定自然规律来体现自己的意志而不是插手人间的每件事。

富兰克林认为有四种可能性:

(1)上帝的确是预先安排好万事万物,消除了任何自由意志的可能;

(2)上帝让事情根据自然法则和他所创造人类的自由意志而发展;

(3)某些事物是上帝预先安排的,有些是自由发展的,上帝并不干预;

(4)上帝有时会根据自己的意志对事物进行干预,并消除那些因顺其自然而产生的人类无法控制的后果及其影响。

上述观点套用到管理上,大致对应四类管理者和管理思维。第一类管理者的理想是把企业打造成一架完美、精密的仪器,有些ADU学员就是带着这样的期待来上课的;第二类管理者可以被称为制度派,认为企业必须有一套合理、有效地制度。设计制度框架应该考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也必须在制度范围内才有意义;第三类管理者比较开明,认识到前两种方法的局限性,把事情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按前两类管理方法,另一部分交给员工自由发挥第四类管理者更开明,表面上无为而治,只在关键时刻出手挽救公司于水火之中。

从第一类到第四类,理论上说各有优劣,实践中大致对应从小到大的企业规模和产品复杂度,倒也不存在哪类方法更高级。(www.xing528.com)

但是,且慢!大家注意到一个关键的前提——上帝——了吗?

这四类思维都预设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管理上的上帝(一般是企业的创始人),区别是上帝站在哪里,前台、中台还是后台,成为显性或隐形的中心。确实,在大多数的时候,能创业成功的老板除了运气好,能力确实比员工强,自然成为创业公司的中心。问题是:创业者的能力究竟有多强?

这和人类社会之初的氏族社会相仿。那时候,族长是最有智慧的,大小事务都由他裁决,基本没错。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这种方式下的族群生存概率是最高的,族人们在事物(世俗)上和精神(信仰)上都依赖族长。渐渐地,群落规模越来越大,从几十人增长到了成千上万,有了部落、部落国家,社群复杂度越来越高,塔尖上的那位管理者(族长、酋长、国王)越来越不可能洞察所有的情况,也无法保证所有事务性决策的英明。于是,世俗和信仰分离了,二元论产生了。上帝存在于信仰里,永远正确,不会犯错。世俗的领导者比普通人能力强,但不是神,大家都知道他可能会犯错。

政教一旦分离,上帝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就止于文化道德层面了,不再直接干预俗世。

成功的创业者们都明白自己并非无所不能,随着企业规模增长和自身的成熟,他们往往转型为企业文化的代言人。也就是从政教合一的上帝转型为精神领袖。这里就不举例了,微信、微博上太多了。

那么,企业管理交给谁呢?其实,交给谁都不靠谱。既然现实管理中没有上帝,上面四类机械组织式的思维或多或少都有隐忧。不妨换个思路:把金字塔形、自上而下的单向机械组织转变为上下结合的双向有机组织。也有号称打造生态组织的,不过,我觉得这个词不太恰当。

机械组织(左)、有机组织(右)

实际上,这样的转变不仅是内部管理的需要,更是外部市场条件重大变化的需要。1.0时代,供不应求的市场,企业面对问题清楚、答案也清楚的简单问题,机械组织的管理方式因为效率高成为最佳选择。2.0时代,供过于求的市场,企业面对问题清楚、答案不清楚的复杂问题,适应性比效率更重要,这正是有机组织的特点。

未来几篇文章将聚焦有机·转型、发展、创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