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塑校园绿道:呼唤细胞级产品

重塑校园绿道:呼唤细胞级产品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初,印度政府宣布撤销已有65年历史的计划委员会。最后,这个细胞级产品被命名为“雨水花园”。上个月,我去他办公室,他提到正在做的一个小项目——校园绿道,属于细胞级产品。我建议他把校园绿道在基本功能之上赋予互联的属性,重新定义这个细胞级产品。若能成功,完全以此为出发点,在校园中再发现其他若干个细胞级产品。不论为了谁,为你自己、为行业进步、为经济转型,可以尝试从微观做起,发展细胞级产品。

重塑校园绿道:呼唤细胞级产品

陈阳 发布于2015-09-22

圣经上说,上帝在第六日造了人。而生物进化论说人是从单细胞生物演变、进化来的。

李克强总理2014年9月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在新作《社会再平衡》中写道:我们如何才能将高尚的理想落实到低俗的行动中,从而实现革新而不是革命。

2015年初,印度政府宣布撤销已有65年历史的计划委员会。该委员会一直高高在上地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决策,迄今已制定了印度经济发展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上面四段话貌似不相关,但实际上都在说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笔者在4月写的“为什么是产品”一文中,借用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描述的包容式结构说明了有机组织的自下而上的构成方式。比如人体,人体是由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四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一个人大约有40万亿到60万亿的细胞;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即组织;组织之上是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次序联合起来,具有一定功能;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就构成了系统;若干系统构建了人体。

复杂有机体是从微观到宏观分层建构的,各层次的职能是不同的,高层级的出现是为了发展出更高级的智慧,应对更复杂、更高级或者更有效率的事。另外,从顺序上看,先有基层结构,再发展出高级结构,高层级的出现是建立在基层结构的丰满和逐渐完善之上的。

与有机组织相反,机械式结构是人类试图按照理想模型自上而下建构起来的。机械组织也有不同层次,但上层结构是为了对下实施监控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发展更高级的智慧。机械组织是刚性的,只要破坏了中枢系统即可摧毁机械体,即擒贼先擒王。

自上而下的机械结构能让我们有安全感。如果圣经是对的,有那么一位万能的上帝,他先缔造了世间万物,再造了人安排在世界生活,一切对人类来说的未知上帝都了如指掌,我们心里该多么踏实啊!这也许是宗教存在的必要性之一。遗憾的是,世界可能不是自上而下由上帝建立起来的,而是自下而上逐级建构,慢慢变得复杂起来的。(www.xing528.com)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在基本逻辑上的区别正在于此。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决定了大概不存在那么一位经济上帝,如果有的话,又何必改革开放呢。虽然如此,民众本能地期盼有一位圣明的经济上帝指挥我们避开危险,也有人喜欢讲宏大故事,于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五年规划延续至今。至于这些规划实现与否,亨利·明茨伯格在《社会再平衡》中有这么一句:你碰到过不能被玩弄的数据吗?

热衷于宏大叙事的人也许本意并不是想扮演上帝,忽悠听众,很多事情在宏观层面上确实有大问题。可解决之道并不是以一个宏大叙事替代前一个,这样不过是重复一次循环而已。回归到有机组织的视角,就会明白,沙滩上是不可能建起高楼大厦的;没有细胞,就不会有组织、器官,更不要奢谈系统。没有微观经济细胞的丰满,宏观层面的构想也是无米之炊。我想,提倡全民创业的“几个意思”里应该有一个发展微观(细胞级)经济的意思吧。

今年初,有位ADU的学员和我提到海绵城市,在各大中国城市纷纷“看海”的背景下,这个概念尤其热门。不少专家都能就此话题说个一二,但似乎没有人敢声称能把这个复杂系统自上而下搭建起来,然后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当然,即便有人敢声称,估计也没多少人会信。那么,该怎么办呢?等概念成熟了,自上而下把计划定下来再行动?再说了,概念不会自然成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三十多年前的那场大讨论主题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于是,我和那位学员探讨如何降低产品级别,在海绵城市这个大系统概念之下如何发展细胞级产品。最后,这个细胞级产品被命名为“雨水花园”。

还是在年初,一位ADU学员和我谈到中国教育建筑的问题,应试教育导致的封闭式建筑格局,与互联时代的需求相去甚远,不少教育界人士对此也深有感触。这位学员因此提出新教育建筑的概念。概念虽好,但无法落地,因为这是个系统性问题。上个月,我去他办公室,他提到正在做的一个小项目——校园绿道,属于细胞级产品。我建议他把校园绿道在基本功能之上赋予互联的属性,重新定义这个细胞级产品。若能成功,完全以此为出发点,在校园中再发现其他若干个细胞级产品。

在机械组织看来,必须先有宏观,再推导出微观,这样效率最高,损耗最小。对已知世界来说,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在探寻未知世界的征途中,这种理想状态的唯一问题是:上帝在哪里?如果没有上帝,或者按尼采说的“上帝死了”,由宏观到微观的推演还可靠吗?

有机组织在面对未知世界时,往往是从微观上先做大量尝试,优胜劣汰后的细胞们为组织、器官、系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我想,海绵城市不会是某位大师突发奇想产生的,应该是在很多细胞级产品(项目)的尝试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提出后,又刺激了产品升级、完善、整合,以及更多新产品实验。这是一个自然的,持续性上下交互过程。

不论为了谁,为你自己、为行业进步、为经济转型,可以尝试从微观做起,发展细胞级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