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些公司,随着采购人员的更换,往往会“淘汰”既有供应商,随之更换为新来的采购人员“认可”的新的供应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供应商的更换,或许在采购方面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的必有其合理之处”,因此,采购人员在“淘汰”供应商的问题上需要慎重。
一般而言,采购人员在走马上任之初,不建议轻易更换已有的供应商,除非其存在绩效考评方面不可饶恕的原因,例如质量、交货、价格等方面出了问题。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已有的供应商大多经历了与采购方的磨合期,对采购方的各种要求、流程、体系均比较理解。若贸然引入新的供应商替代已有的供应商,采购方不可避免地要与新的供应商度过一个短则几周、长则几个月甚至超过一年的磨合期。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对于已有的供应商而言,在某种程度上会对采购方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些制造型企业而言,尽管有图纸、规范,看似每个供应商拿来就可以做,然而在物料加工中,最新的变动信息未必与这些图纸、规范完全一致,供应商一般会在正式发布的图纸上做些修改,这样的话,在采购方更换了新的供应商后,虽然新的供应商“按图加工”,但是做出的产品却不一定能够满足采购方的最终要求,进而影响采购方的正常交货。
实际上,在供应商管理的问题上,“如何淘汰供应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一般来说,采购人员在供应商管理的问题上,通过绩效考评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是“有理有据有节”的,而对于可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的供应商,则应当努力与它们共同发展,携手前进,这样才能获得供应商的有力支持。所以,采购人员在淘汰供应商的问题上,切忌情绪化。
此外,在供应商管理上,“淘汰”也不应成为管理供应商的“主旋律”,否则,供应商与采购方之间就难以建立合作的基调。这是因为,如果采购方并不希望与供应商“抱团发展”,而是常常想着“换掉”现在的供应商,那么,供应商在与采购方合作时,往往就不会全力以赴,甚至会减少在采购方这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供需双方就难以确立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一旦在双方之间萌发了这种互不信任,将极不利于后续合作的开展。(www.xing528.com)
再者,如果采购人员热衷于淘汰已有的供应商,企业同样热衷于此,那么必然导致已有的供应商被“淘汰”,但是经过若干时间以后,新进入的供应商又变成了“已有的”老供应商,又要面临被“淘汰”,以“辞旧迎新”。这样,会导致企业在供应商选择方面投入不足,即便是老问题解决了,又会使新问题成为老问题,周而复始,企业会频繁陷入这种“吃两遍苦、受二茬罪”的恶性循环,其结果必然不利于采购环节的健康开展。
从某种程度来说,热衷于淘汰供应商的人,要么是对采购工作不甚熟悉,缺乏理性的发言权,要么是“别有用心”。对此,企业应予以关注。
最后,供应商是否该被“淘汰”,要由客观公正的绩效考评结果来决定,而不应该依据个人的情绪来定,个人情绪更不应该成为“指导”供应商管理的方针。采购方最终与供应商发展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扶持与双赢的合作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