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形成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服务贸易领域的广泛合作有利于相关产业进步和经济增长,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要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就不能满足于产业间贸易规模的扩大,更应主动转向产业内贸易,以获取更大的动态贸易利益。在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理论上承袭了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已有的理论体系,实证研究集中于产业内贸易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两部分。国外学者的研究通常侧重分析某个具体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如运输业、国际电话服务产业等,并探讨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认为产业内贸易程度与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负相关,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量正相关。
国内关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研究多基于本国实际,普遍认为我国服务业整体、内部各部门均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贸易模式;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仍然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特征。李伍荣和余慧(2006)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角度分析了我国服务业贸易的竞争优势。郑传均和宋志航(2004)、姜颖(2007)对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要素禀赋、金融服务业的规模经济、金融业的市场开放度对金融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均有影响。
国家或地区间双边和多边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亦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另一重要领域。胡颖和韩丽岩(2008)对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在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程大中(2008)对中美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崔日明和陈付愉(2008)对2001—2005年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查贵勇和陈霜华(2008)研究了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实证结果指出由收入水平所决定的消费者需求差异和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国际直接投资可推动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影响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各因素中,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陈双喜、王磊,2010;钟惠芸、黄建忠,2011)。(www.xing528.com)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涉及服务行业的相对较少,而且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探讨,也是基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理论体系。从现有研究的情况看,由于服务业贸易统计的不完善,关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成果较少。国外学者关于双边或多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国内相关研究较为有限,且研究对象基本为中国与美国、日本两大发达国家之间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极少涉及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基于此,本部分将以中国与欧盟间的服务业产业贸易为研究对象,从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等角度展开分析、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