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SITC分类下出口贸易竞争力测算结果

我国SITC分类下出口贸易竞争力测算结果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是根据SITC分类,本部分对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初级产品出口贸易、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进行竞争力指数测算,详见表6.1。表6.2SITC分类下出口贸易竞争力测算结果[2]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测算而得

我国SITC分类下出口贸易竞争力测算结果

出口贸易竞争力是反映出口结构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出口贸易竞争力越大说明出口贸易结构越合理。关于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测算,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张金昌(2001)以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来衡量出口贸易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出口贸易的竞争力越强(何乃波、张吉国,2007);Balassa(1965)则通过显性比较优势进行测度,一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越高说明显性优势越强,出口产品越具有竞争力;刘容欣(2002)则将进口因素纳入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测算体系;Greenway等(1994)、陈佳贵和张金昌(2002)、樊纲等(2006)丰富和补充了出口竞争力测算体系,尤其是从相对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

本部分借鉴刘容欣(2002)的计算方法,将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定义为以下形式:,其中Xi和Mi分别表示一国i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若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0,则说明相较于进口,出口产品富有竞争力,而且越趋近于1,该国的出口产品越富有竞争力;反之,若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小于0,则说明相较于进口,该国的出口产品不具备竞争力,且越趋近于-1,该国的出口贸易产品越不具备竞争力。同样是根据SITC分类,本部分对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初级产品出口贸易、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进行竞争力指数测算,详见表6.1。

表6.1 1995—2016年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测算结果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测算而得(www.xing528.com)

总体而言,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0,说明相较于进口贸易,我国出口贸易还是具备竞争优势的,且1995年至2016年期间呈现递增趋势,符合我们预期,测算结果也间接反映了我国出口贸易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远高于初级产品,说明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工业制成品,其出口竞争力指数增长幅度较大,1995年至2016年期间增长了约3倍。初级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数为负,说明我国初级产品出口不具备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而且呈现弱化态势,这与出口贸易结构发展趋势一致。在1995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导致产业结构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而且工业制成品不断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深挖。与此同时,初级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数测算结果也间接印证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不长等研究结论(冯伟等,2013;陈勇兵等,2012)。与此同时,2012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跨越提升,增加了近2倍,这与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战略密切相关,淘汰落后产能、清除“僵尸企业”,迫使出口企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效率驱动,有效提高了出口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本部分测算了SITC分类下的各类型出口商品的贸易竞争力,详见表6.2,测算结果与表6.1结论一致,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大于初级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同时初级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呈现较好的上升势头。在初级产品当中,SITC-4动、植物油脂及蜡类型商品的出口贸易竞争力为负且最低,说明我国动、植物等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在工业制成品当中,SITC-5和SITC-7代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根据表格,SITC-6和SITC-8代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5和SITC-7的出口贸易竞争力远远低于SITC-6和SITC-8,说明我国出口贸易竞争优势依旧来源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品。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口红利,劳动力资源丰富使得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形成特定的比较优势,促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出口产品体系亟须转型升级。同时,SITC-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的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小于0,间接反映了我国自主研发能力有待加强,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表6.2 SITC分类下出口贸易竞争力测算结果[2]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测算而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