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至201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出口贸易主要目的地还是中国香港、美国、日本等传统的出口市场,但在总的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更进一步,本部分选取1998年至2016年我国出口贸易数据,从洲际层面及地区层面来分析出口贸易流向分布的变动情况。
从洲际层面而言(见表5.1),我国对亚洲的出口一直高居榜首,而且出口份额在2005年之前都超过50%,占据我国出口的“半壁江山”。但其所占份额在2005年之后有所下降,直到2010年之后有所回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出口亚洲市场的产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具有较大的汇率弹性,容易受汇率下降的影响。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出现了明显升值,导致对亚洲市场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受阻,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趋势。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复苏,我国对亚洲市场的出口额也逐渐回升,同时2010年我国重启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也稳定在更为合理的水平。尤其是2013年开始,我国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各市场位于“一带一路”沿线,是我国深化经贸合作、加强互联互通的重点区域,这对出口亚洲市场份额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亚洲在我国出口市场中所占据的份额又开始上升。
表5.1 1998—2016年中国同各大洲出口所占出口总额比重
续表
注:在统计过程中因采用四舍五入方法处理数据导致部分总计相加不等于100%,余表同。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测算而得
其次是欧洲市场和北美洲市场,出口贸易份额稳定在20%左右,但1998年至2016年的数据亦说明北美洲市场所占份额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欧洲市场所占份额在经历短期上升之后又出现了下降。出口北美市场以美国为主,且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至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国家。同时,人民币汇率的下降也使得我国出口美国的商品数量不断减少,所以出口北美洲所占的份额下降明显。就出口欧洲而言,在2002年至2008年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这期间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欧元对人民币较为强势,所以有利于我国出口,但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欧洲经济一度疲软,失去了既有的优势,所以在此之后我国出口欧洲所占的份额呈现下降趋势。
最后是大洋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三大市场,比重总和较小,但处于上升通道。一方面,经济差异、文化差异等原因导致消费者需求偏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这几个市场的出口所占比重一直都较小;另一方面,我国开放经济的发展成功推进了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趋势。而且美国、欧洲等经济体自金融危机之后复苏势头缓慢,而拉美等新兴经济体发展呈现较快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与其之间的出口贸易。
从具体贸易伙伴而言,本部分选取1998年至2015年中的6个典型年份,梳理了中国出口市场前20位(见表5.2),可知我国主要出口贸易伙伴较为稳定,虽然不同年份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有所变动且排名也有所变化,但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荷兰、英国及我国香港地区等市场一直位于我国出口贸易伙伴前列,由此可见我国出口贸易流向分布还是比较稳定的。但就主要出口贸易份额而言,美国、中国香港、日本虽然稳居我国出口贸易市场的前三位,但贸易份额有所下降,从1998年至2015年,出口美国市场下降了3%,出口中国香港市场下降了6%,出口日本市场则下降高达10%。
表5.2 典型年份中国出口市场前20位
(www.xing528.com)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测算而得
图5.1和表5.3表示了1998年至2015年中国出口市场前10位历年贸易份额所占比重,据此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一是传统出口市场依旧占据主体地位,但出口流向分布不断扩展,市场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从表5.3的总计一栏中可知,前10位出口市场所占比重总体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8年的74%下降至2015年的59%,幅度接近15%,说明这部分出口贸易流向其他市场。传统出口贸易市场优势地位的下降,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出口贸易对更多的市场产生了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暗示着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等传统出口市场的经济发展缓慢,日渐失去往日的竞争力。
图5.1 1998—2015年前10位(以2015年计)出口市场出口额占比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测算而得
二是相较于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等传统出口市场,我国与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关系日渐稳定。图5.1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出口美国、中国香港地区、日本三大市场所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虽然很高,但其各自所占的份额却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出口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所占份额虽然很少,但却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越南、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体,在1998年并未进入我国出口市场的前10位,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却与我国保持着良好的经贸互动,在我国出口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
表5.3 1998—2015年中国出口市场前10位(以2015年计)所占份额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测算而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