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24828.4亿元,增长了约223倍。在此过程中,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主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78101亿元,增长了约782倍,且进出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也从9.63%跃升到33.60%,说明我国对外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至2017年,出口总额从167.6亿元增加到153321亿元,增长了约914倍;进口总额从187.4亿元增加到124789.8亿元,增长了约664倍,增幅皆大于国内生产总值,且出口的增长幅度大于进口。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收支经历了逆差转向顺差,且顺差不断扩大的过程,说明了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2012年测算结果表明出口每增长10%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1.8%(王俊杰,2012),高于2003年1%的测算结果(林毅夫、李永军,2003)。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出口贸易不仅在总量上稳步增长,而且在国别市场、出口商品、持续时间等结构方面也在不断调整与升级。
2005年至2017年,我国出口贸易额增加了近1.45倍,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经超过95%,其中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所占比重超过50%,商品结构呈现高端化趋势。出口贸易市场也不断向新兴经济体延伸,虽然出口前五位的依旧是中国香港地区及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但是除美国出口贸易所占份额从16.33%上升到18.37%,略微有所增长外,其他4个出口伙伴的出口贸易所占份额却都呈现下降趋势,中国香港地区从21.38%减少到13.69%,日本从11.02%减少到6.17%,韩国从4.61%减少到4.47%,德国从4.27%减少到3.11%。[1]而这也间接反映了我国与其他地区或国家之间的出口关系并不稳定,出口企业或产品的生存时间较短,即我国出口贸易的持续时间比较短,现有研究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企业生存时间的中位值为2~3年,出口企业在国外生存受到企业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陈勇兵等,2012;舒杏等,2015;余华等,2015)。随着逆全球化形势的日益严峻,中美贸易战等双边贸易摩擦不断产生,我国出口贸易面临严峻的挑战。
汇率作为调节对外市场的货币工具,是影响出口贸易的关键因素,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亦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了三个时期:1981年至1993年,经历了双重汇率制度并轨形成单一汇率制度;1994年至2005年7月,主要实行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后,从单一盯住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迈入市场化改革的新阶段。2005年8月至2015年8月,汇改十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85.1上升到130.4,升值趋势明显。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也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人民币对美元从2005年的8.19下降到2016年的6.64,降了18.93%;人民币对欧元从10.19下降到7.34,降了38.82%;人民币对日元从0.074下降到0.061,降了21.31%。[2]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重启汇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步伐;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价机制,实施“收盘价+一篮子汇率”的中间价报价模式,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显著增强;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然而自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到美联储加息、国内出口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贬值趋势明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2015年8月的130.40下降到2016年12月的122.81,下降了5.82%,波幅大,震荡剧烈。由于人民币汇率市场更加开放、国际化程度提高、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汇率波动也将会有所增强,加大了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汇率风险。与此同时,与2015年相比,2016年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规模也有所萎缩。2016年进出口总额较2015年下降8.10%,其中出口下降了2.94%,进口下降了14.27%。虽然201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较2016年增长了14.2%,其中出口增长10.8%,进口增长18.7%,但我国未来出口发展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3]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落后产能不断淘汰,低端制造业出口产品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断深化,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出口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多变,欧洲市场扑朔迷离,欧洲各国政党轮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出口贸易的两大重要伙伴市场。传统理论指出,一国汇率下降将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但汇率下降能够使得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同时汇率波动剧烈将不利于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那么,人民币汇率下降或者上升的变动趋势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如何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更为重要的是,随着Melitz(2003)等学者将企业异质性引入国际贸易领域,现阶段研究不断向微观企业和产品层面延伸来讨论两国出口关系,即出口生存率或持续时间。所以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不仅需要从宏观和中观层面进行探讨,更需要从微观层面做深入研究。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更加开放,也更易受到国际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此为核心将出口贸易细分为出口价格、贸易流向、商品结构、持续时间四个层面,延续传统理论供需视角的分析范式,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这四个层面的影响效果,研究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四点。(www.xing528.com)
第一,全面、详细地梳理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及出口贸易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了三个时期,同时我国出口贸易也在每个时期中呈现不同的发展特征。本书首先全面梳理了汇率形成机制,尤其是明确历次汇率改革的贸易调整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复杂度、生存率等指标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国别流向、商品结构及持续时间,研究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变迁,勾勒出我国汇率变迁与出口贸易发展的历史路径。
第二,构建理论框架,从总体层面和细分层面解析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等现有理论已对汇率变动与国际贸易收支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为本书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延续传统理论分析范式,以出口价格为切入口,借鉴购买力评价学说、弹性分析法等理论模型,沿袭经典模型的分析思路,从供需视角构建统一的理论框架来解释汇率变动对宏观出口贸易流向、中观出口商品结构、微观出口产品生存的影响,从而丰富现有研究。
第三,研究从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向微观层面进行延伸。企业异质性概念引入国际贸易领域后,开启了企业、产品等微观领域研究的新篇章,出口贸易的研究也不断从出口流向、出口结构等向出口企业、出口产品生存等微观话题延伸,而人民币汇率作为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出口企业的生存状况,即出口持续时间。现有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出口贸易中产品的出口持续时间不长,而且汇率对出口持续时间具有重要影响,但缺乏专门的讨论。据此,本书将结合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来考察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四,为我国在汇率变动环境下调整出口贸易政策提供有效参考。人民币汇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出口贸易转型与升级,但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也预示着我国出口贸易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汇率风险,同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也加剧了我国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据此,本书将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预防汇率风险、加快出口贸易发展、提高出口贸易竞争力、增强出口企业生存能力的政策建议,为新时期我国出口贸易“提质增速”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