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区域治理的尺度建构是在行政权力上,建构与都市区及城市群空间范围相适应的治理实体。然而,目前行政架构内并没有法定的、正式的与城市群或都市区空间范围相一致的行政权力架构。因此,城市区域治理的尺度建构是一个复杂、动态和博弈的过程,以建立具有合法性的治理权威。通过尺度的物质属性,本文界定了城市区域的地理尺度与治理尺度,并认为治理尺度的动态重配以适应地理尺度的要求是中国城市区域治理的本质。进而,将尺度理解为话语性与动态建构,并从3个方面理解中国城市区域治理的尺度重构与尺度政治。
(1)改革开放后国家权力变迁与城市区域产生的尺度逻辑。外部制度环境的尺度建构是城市区域治理得以形成的决定机制,也是城市区域治理的尺度重构的核心环节。研究在现有理论基础上重点阐释:①从中央与地方权力变迁的角度理解城市区域治理产生的内涵;②从国家空间选择性阐释城市区域治理的目的,即赋予城市区域这一特定尺度优先发展权,以克服地方政府企业主义的负外部性。这部分侧重于外部制度环境的归纳及城市区域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分析。
(2)尺度重构的特征与逻辑。借助尺度的话语属性,本文引入刚性尺度与柔性尺度概念来抽象该过程。刚性尺度重构是指以改变正式的行政设置(政府机构及行政区划)及对应的权力设定来调整以与地理空间尺度相一致的过程;柔性尺度重构是指“临时性”的尺度建构,不在正式行政框架内改变权力设置,即非剧烈变动,使用设置相关协调机构、编制空间规划等柔性手段使得治理尺度与地理尺度相一致[30]。两种尺度重构的方法,有助于归纳城市区域化过程中尺度重构的逻辑。(www.xing528.com)
(3)尺度政治的目标与逻辑。尺度政治侧重不同行为主体借助外力实现尺度跃迁或下沉,从而达到特定目标并扩大话语权。由于现阶段尺度政治的研究以案例为主,本文侧重归纳在都市区与城市群尺度上,尺度政治的最终目的与逻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