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世纪50年代后的区域主义、区域发展”对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后的区域主义、区域发展”对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影响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区域主义、区域发展”研究对大都市区治理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区域主义、区域一体化、政体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区域竞争力等理论思想,大都市区、城乡关系等新视角,共同促进其最终形成与发展。保罗通过研究美国政府纵向和横向关系,指出政府间关系受到法律和政府间竞争动力的影响。地理学家戈特曼聚焦美国多核心、多层次的大都市带,研究视角由城市转向城市群区域问题。

20世纪50年代后的区域主义、区域发展”对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影响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区域主义、区域发展”研究对大都市区治理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区域主义、区域一体化、政体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区域竞争力等理论思想,大都市区、城乡关系等新视角,共同促进其最终形成与发展。

区域一体化理论鼻祖厄恩斯特·哈斯[15]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将逐渐向政治一体化过渡,认为“整合”的区域主义是解决邻近民族国家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政体理论、新区域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经济学家A.赫希曼认为区域增长与其不平衡性相伴而生,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论”、佩鲁和弗农的“增长极理论(Growth Pole Theory)”及其变体“中心—外围理论(Core-Periphery Theory)”等均是区域发展研究的经典论断。20世纪60年代由詹姆斯·布坎南创立的“公共选择学派”强调市场的作用,反对政府干预,打破了政府主导一切的“单中心”模式。保罗通过研究美国政府纵向和横向关系,指出政府间关系受到法律和政府间竞争动力的影响。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等论著中提出“钻石模型”,标志着管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现代化等思想的开端。地理学家戈特曼聚焦美国多核心、多层次的大都市带(megalopolis),研究视角由城市转向城市群区域问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