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造成不良贷款的原因中我们知道,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思想上的认识误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整个社会的诚信教育入手,全面提倡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形成不诚实不守信的人和事将会遭到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批评甚至谴责的舆论环境,迫使不讲诚信的人改变思想上的认识误区,从意识上解决问题。同时,社会要建立和完善个人和企业信用数据库,并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使信用不好的人在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时都会因为曾经具有的不良信用而遭到拒绝,使其寸步难行。
个人和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信用不对称的问题,贷款方多了一条获得借款人诚信资料的可靠渠道,从源头降低了风险。
(2)提高地方管理部门领导素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在不良贷款中,经常会出现“行政干预贷款”等,这些贷款变成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很大。我们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为借款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提供“保护伞”。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有的地方管理部门领导干部政策水平不高、市场经济观念不强、全局观较差、驾驭能力较弱造成的。因此,要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提高某些地方管理部门领导素质和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1)建立金融系统新的信用评价体系
银行现有的信用评价体系过多的追求借款人财产能力、被担保能力等,将重点放在了“物”的保证上,这种银行信用评价体系是有缺陷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能够按时足额偿还租金,但这些人却通不过银行信用评价系统的贷款评级。这种现象说明,我们除了应该重视借款人财产的实力之外,更应该重视借款人的能力。
当今和谐社会号召“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多“琢磨人”。其实,有能力的人,现在没有钱将来可以有钱,现在没有事业将来可以有事业,现在没成功将来可能会成功;而没有能力的人,现在有钱将来可能没钱,现在还能混下去将来可能混不下去。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那些能够反映人的方方面面的能力指标,检验并确定这些能力指标的权重,修改和完善我们现有的信用评价系统,以便将那些可能给我们带来不良贷款的人从一开始就将其“拒之于门外”。
(2)改变风险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狠抓制度落实 (www.xing528.com)
现在的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在对大量的不良贷款进行分析后发现,这种模式不能够覆盖全部风险,存在修改完善的必要。具体说就是,从目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狠抓制度落实,具体说就是狠抓到期贷款提示制度、通报制度、问责制度、经济处罚制度的落实,增强执行力,落实不良贷款回收方案、回收时间,并与责任人绩效挂钩。
3.强化信贷力量,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
好的政策是要高素质的人去执行的。政策再好,执行政策的人如果素质不高,一样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正所谓“经再好,歪嘴和尚一样能把它念歪”。我们要降低不良贷款,要把好的第一道关就是信贷关,能否把好信贷关的关键,就看我们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否高,执行力是否强,执行是否走样。因此,我们要挑选那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具备一定法律、会计知识的人员充实信贷力量。管理上加强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贷款“三查”工作。同时加强信贷人员的培训,只有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贷款从业人员的业务要求。
再有,我们从制度上要加强对信贷工作的监督,不在制度上留有缺陷,确保不良贷款源头控制有效。
信贷人员要深入了解承租人,多方面全方位与承租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企业变化的情况,缩短与承租人的距离,克服信息不对称对金融机构造成的危害。要建立承租人信息管理平台,对承租人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偿债能力进行全面分析,预报可能出现的结果,及早进行防范。信贷人员要协调好与债务人的关系,通过加强沟通,使债务人放弃消极抵抗的不良倾向,要让那些心存不良的债务人明白一个道理:企业要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失去道德信用就是自找死路,最后只能被社会淘汰。
更要让那些搞不清朋友和诚信关系的债务人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按时足额偿还租金,才是对朋友的最大支持,才“够朋友”;否则,不但事业不顺,朋友也做不成了。
5.加强同业沟通,营造社会化重信用讲诚信的氛围
竞争使得厂商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降低融资准入门槛,其后果必然是不良资产的不断增加,这不仅损害竞争各方的利益,同时也在增大金融系统不良贷款的基数,是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成分,必须加以遏制。
正确的做法是,在行业协会、研讨会、交流会、峰会的平台上,加强同业的沟通,交流管理经验,共同制定行业守则,防止恶性竞争,推进市场健康发展,共同为诚信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