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违约者的报复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漂亮的姑娘和家里人一起外出旅行。途中,姑娘离开家人信步溜达,不知不觉中迷了路,来到一口井边。
当时,她正觉得口渴,就攀着吊桶下到井里去喝水。结果,喝完了水却攀不上井来,急得大声哭喊着求救。
这时,刚好有个青年男子从这儿路过,听见井下有人在哭喊,便设法把她救了上来。两个人一见钟情,都表示要永远相爱。
有一天,这个青年不得不出外旅行,临行前特地到她家来见她,和她道别,并且约好要继续信守旧约。双方都表示,不管等待多久,也一定要和对方结婚。
两人订下婚约后,正想请谁来担任证人,这时,姑娘刚好看见有只黄鼠狼走过,跑进了树林。于是,她说:“现在那只黄鼠狼和我们旁边的那口井,就是我们的证人了。”
两个人就此分别。
过了很多年,姑娘一直守着贞洁,等待未婚夫的归来。可是,他却在遥远的他乡结了婚,生了孩子,过着快乐的生活,完全把原先的婚约给忘了。
一天,孩子玩累了,躺在草地上便睡着了。这时,跑出来一只黄鼠狼,咬断了孩子的脖子,孩子死了。他的父母都非常伤心。
后来他们又生了一个孩子,生活又幸福起来。这个男孩渐渐长大了,会自己到外面去玩了。有一天,他来到一口井边,为了观看井下水面上映出的影子,一不小心掉落井里,溺死了。(www.xing528.com)
到这个时候,男青年终于记起了从前和那位姑娘的婚约,当时的婚约证人正是黄鼠狼和水井。
于是,他将事情全都告诉了妻子,和她离了婚。
青年回到姑娘住的村子,而她还在等着他。两个人终于结了婚,过着幸福的日子。
很明显,这是一个在神佑之下合约(婚约)得到履行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中,对违约行为的惩罚不是直接落在违约者本人的头上,比如让他喝醉了酒掉井里淹死,或让黄鼠狼咬了得狂犬病不治而死,而是让两个无辜的孩子当替罪羊,读来难免令人于心不忍。
其实,这本是一个劝人为善、劝人守约的哲理故事,其寓意在于无论如何要使合约得以履行。要是让违约人一死了之,既不符合犹太人“憎恨罪,但不憎恨人”的信条,而且合约也彻底没了希望,守约的姑娘只得忍受损失,空守闺房一辈子。
所以,故事毫不怜惜地让惩罚落在违约行为所带来的“赢利”上,即两个孩子身上。在这里,孩子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违约行为的首要成果。
这就从根本上抽去了违约行为的内在意义,使它成为一个纯粹的无谓之举,甚至自讨苦吃之举。这对“违约”夫妻不是两次获得“赢利”而又两次从“幸福”坠入痛苦之中吗?从这个节骨眼入手,可以说是对“违约病”的最有效的针砭。
在现实生活中,犹太人对内部违约者采取的是逐出教门的办法。在生意场上,一个受到犹太共同体排斥的“犹太人”,可以说绝难再生存下去(作为生意人生存下去)。而对于非犹太人,一方面毫不容情地上诉法院,要求强制执行合约,或者赔偿损失;另一方面,犹太共同体必会相互通报,以后不再和这个人做生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