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后在一个女人的扶持下,钢琴师才又进入演奏厅,在如雷掌声中啜泣。钢琴师的父亲是幸免于纳粹魔爪的犹太人,逃出来之后,对现实社会依然缺乏安全感。直到他死后,钢琴师才看到一线生机。钢琴师的父亲年少时期对音乐有兴趣,辛苦挣钱买来的小提琴被严父砸烂,于是他认为,自己能让孩子学琴,孩子是很幸福的。
13.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根据澳洲钢琴家大卫赫夫考的故事拍成的《钢琴师》,是一部精致、优雅又流畅的电影。
一位天才儿童,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在音乐海中泅泳,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父亲的专制使孩子苦学有成,却也使性格乖巧的孩子受了相当的心理压力,最后进了疯人院。除了钢琴,他一切失常。最后在一个女人的扶持下,钢琴师才又进入演奏厅,在如雷掌声中啜泣。
从集中营逃出来的父亲,常不自觉地把家庭组成另外一个集中营。钢琴师的父亲是幸免于纳粹魔爪的犹太人,逃出来之后,对现实社会依然缺乏安全感。
他不知不觉地把家弄成了另一个集中营。他强迫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演练艰难地拉赫曼厄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不许孩子离开家庭赴异地深造,学成后也不准他回家,造成孩子精神崩溃。直到他死后,钢琴师才看到一线生机。
“我辛辛苦苦才创造这个家,你为什么要辜负我的期望呢?”这是一位严父的推理。对一个家庭而言,这样的“强将”手下只会有精神衰弱的“弱兵”。(www.xing528.com)
一个品格没瑕疵的好人,可能是坏父母,只因教育方式不对。艰苦奋斗的父亲,也常制造痛苦的集中营,无视孩子的意愿,反而使孩子走了许多冤枉路。
“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强!”这是每一对父母对下一代的期许。钢琴师的父亲年少时期对音乐有兴趣,辛苦挣钱买来的小提琴被严父砸烂,于是他认为,自己能让孩子学琴,孩子是很幸福的。“说,你是个幸福的孩子!”孩子嗫嗫嚅嚅地照说了。
“你说,现在你要说什么?”
“我要赢!”孩子也想赢,可是,每一次没法赢的时候,他所承担的压力比任何竞赛者都要大。
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优秀的人才是父母的职责,但是,绝不可以因此而损害了孩子身心的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