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一条极便于掌握应用的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与人相处原则。显而易见,这个人是在为他人背黑锅。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这则寓言首先弘扬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精神。

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的伟人孔子说过,“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犹太历史上最著名的拉比之一,希雷尔拉比也曾对犹太文化的精髓作过类似的界定。

希雷尔拉比出身贫寒,靠自己的天赋和勤奋掌握了渊博的知识,2000多年来,他的言论一直被人们广泛引用。据说,《圣经》上的许多言论,有许多其实就是希雷尔拉比所说的要言。

希雷尔拉比当了犹太教首席拉比后,有一次来了一个非犹太人,要希雷尔拉比在他“能以一只脚站立的时间里,把所有的犹太学问告诉他”。可是,他的脚还未提起来,希雷尔拉比已要言不烦地把全部犹太学问浓缩为一句话告诉了他:

“不要向别人要求自己也不愿意做的事情。”

两个古老民族的智者对各自文化做出了完全相同的界定,这并不奇怪。因为无论哪个民族,在人类生活的最本质特征上都是同一的,民族文化的成熟、集体智慧的发达必然带来对其中真谛的同样的把握。

人类的生活都是社会生活。这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最原始的关系,必定是一种互助互谅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又必定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之上。这种理解不管从理论上说会有多少环节、多少障碍,但在经验上,只要我们大家都是人,就可以从自身的趋利避害的基本要求上,找到理解他人的前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一条极便于掌握应用的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与人相处原则。

不过,这条原则毕竟还只是一条一般的原则,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如何恰如其分地掌握好分寸,还需要当事人体察特定情境中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在这一点上,《塔木德》给出了一个极富教益的实例。

有一次,有位拉比要召集6个人开会商量一件事,便让人安排,去邀请6个人来。可是到了第二天,却来了7个人,其中肯定有1个人是不邀自来的,但拉比又不知道这第7个人究竟是哪一位。于是,拉比只好对大家说:

“如果有不请而来的人,请赶快回去吧。”

结果,7个人中最有名望的人,那个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定会受到邀请的人却站了起来,走了出去。

显而易见,这个人是在为他人背黑锅。他知道,7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没有受到邀请,但既然到了这里,再要自己承认资格不够,是一件令人难堪之事,尤其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为了保护这个人的自尊心,最好的办法不是对质证明自己出席会议的资格,而是干脆让他“混迹其中”,来保全他的面子。所以,那位有名望者可谓用心良苦,能如此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采取相应行动,正体现了他的仁慈之心。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这则寓言首先弘扬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精神。(www.xing528.com)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

(1)爱是无技巧的技巧

卡耐基在《交际成功奥秘》一书中写道:“不管是屠夫,或是面包师乃至宝座上的皇帝,统统都喜欢别人对他们表示好意。拿德国皇帝来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成了万恶不赦的罪人。在愤怒的人民中,有个寡妇的小孩子写了一封非常单纯的信给他。这个小孩说,不管别人怎样想,他都会爱戴他的皇上。德皇深受感动,便邀请这个孩子去做客。小孩去了,她的母亲也同行,不久德皇与孩子的母亲竟然成婚。”

俗话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一个爱人的人,必能得到他人的爱。广施爱心,必能广得爱的回报,人际交往就会非常成功。法国画家夏尔丹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发现自己还有一股更大的力量,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爱,是无技巧的技巧,是开发交际能力的根本技巧,其他的技巧都派生于“爱”这一根本技巧。

(2)人情是一张支票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以帮助他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养成乐助人、广助人的习惯,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偶然中帮助一个人,有时很可能会给你带来难以想象的回报。

美国有一本很畅销的小说教父》,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殡仪馆老板的女儿受到流氓欺侮和殴打,法庭的判决对流氓毫发无损。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殡仪馆老板硬着头皮去请求黑社会老大“考利昂老头”的帮助。考利昂毫不犹豫地出面替他们出了气,而不求回报。在日后的紧要关头,殡仪馆老板帮了他的大忙。

由此可见,助人就是助己。人情是一张支票,储蓄越多,收获越大。要充分开发交际技能,就必须做到乐于助人。

(3)对别人抱以亲切、友善的态度

态度,是人对某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内心世界的核心。没有内在态度的改变,外在的改变是不可能发生的。就算外在可以改变,也不会改变得很理想。改变他人态度的奥秘,在于首先改变自己的态度。

态度是互动的。《塔木德》说:“你如何待人,人如何待你。”人们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来采取相应的态度。你对别人抱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对方也会回敬你同样亲切、友善的态度。态度的体现不过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然而,它却有着极大的魔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