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慎独自律

如何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慎独自律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格感召作为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有效方法,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慎独之道,重在自律。今天,我们强调“慎独”,就是要求我们的大学生们在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过程中,注重自我磨炼,注重自我约束,注重自我规范。

如何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慎独自律

7.3.2 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方法

众所周知,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人们成才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显得尤为重要。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人格感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感召,就是来自社会道德实践过程中的优秀人物、道德榜样对个人道德意识的感动和道德行为的召唤。

人格感召作为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有效方法,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孔子就曾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见贤思齐,就是一种人格感召,看见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就应该努力向他看齐;看见道德品质恶劣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问题。人格感召,是来自社会道德实践过程中的客观力量,是一定社会理想人格的现实召唤。因此,要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就应该时时把握社会道德发展的动态,注重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并以此为榜样,在实践中发展自己。人格感召,还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人格感召是来自外界的榜样力量,它必须要求每一个人对榜样的道德认同。也就是说,一种道德榜样能否激励起个人的道德行为,往往与个人对这种道德榜样的赞赏、追求有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要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与辨别善恶的能力,要懂得社会整体道德的现实状态与发展趋势,要明确社会理想人格与个人道德品质养成的一致性关系。

第二,人格感召对个人来说,就是一种榜样的学习。它需要个人具有良好的学风,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不以感情用事,不以好恶定论。人格感召要求学习的是一种道德情操与精神,它的榜样可能来自伟人、英雄与模范人物,但也可能来自平常人、老百姓。因此,我们决不能因人定事,决不能有高低贵贱之别。无论是谁,只要他具有优良的道德情操、道德品质,具有感人的道德行为,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人格感召从根本上唤起的是个人的道德自觉。榜样是客观的,没有主观的自觉,一个人是无法与榜样产生道德认同的,当然,也就难以养成自己的良好品德。从这个意义上讲,榜样又是一种特定的道德评价标准。人格感召的目的,就是要求个人对榜样的自觉认识,自觉看齐,以利于个人品德的升华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此,自觉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就给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外在的强迫和某种力量的驱使,而是源自内心的自觉和自律力量的现实体现。

2.慎乎其独

慎乎其独,是中华民族道德实践进程中一个古老的、特有的修养方法。孟德斯鸠说:“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人看见的时候干些什么。”《礼记·中庸》中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间,莫见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的,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总是十分警惕的,从最隐蔽处最能看出人的品质,从最微小处最能显示人的灵魂,所以,越是独自一人、没有任何监督时,越要小心谨慎,不做违反道德的事。(www.xing528.com)

历史上有很多“慎独”的生动例证。康熙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并告诫子孙:“《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宋代儒学大师程颢也说:“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君子慎独。”[5]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就是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也不去做不道德的事,也能自觉慎重地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慎乎其独的核心就在于,在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中坚定自己的内心信念,坚固自己的良心尺度,增强自己道德意志的约束力,强化自己道德自律的控制力。当在生活中独处一地,即使无人监督、无人知晓,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时,也决不做坏事。因此,慎独之道,重在自律。

今天,我们强调“慎独”,就是要求我们的大学生们在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过程中,注重自我磨炼,注重自我约束,注重自我规范。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一个人一生行为的得与失、功与过、善与恶、好与坏全在于自己,而不在于他人。《吕氏春秋·必己》中说:“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这就是说,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在其自己的道德实践行为过程中,应该是尊敬他人而不必要求他人的尊敬,亲爱他人而不必要求他人的亲爱。尊敬、亲爱他人,是自己的行为;被他人尊敬、亲爱,是他人的行为。要成为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关键在于要求自己的行为,而不必事先依赖于他人的行为怎样。这就是慎独的实践性意义,求诸己而不必求诸人。

慎乎其独不仅是一种具体的良好品德修养方法,也是一种更高的道德境界。在日常生活中,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可能时时、处处都受到外在力量的监督。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现代青年,应在自己的道德实践行为中努力做到“慎独”。为此,我们不但要“慎思”,而且要“慎言”、“慎行”;我们不但要注意从“隐”处下工夫,而且要注意在“微”处下工夫。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其中核心是“自律”。

唯有自律,才能使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主体的内心信念、自觉意志和自律行为;唯有自律,才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严于解剖自己,虚心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唯有自律,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慎独自守,把握自己,防微杜渐,洁身自好,始终保持浩然正气。“慎独”的要义在于勤自修、日不辍;要甘于清贫、耐住寂寞,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如此每日“三省吾身”,我们才能逐渐达到“慎独”之境界。事实证明,当代大学生只要很好地实践“慎独”方法,就能锻炼自己在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方面的自我主宰能力,真正使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作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新时代建设人才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3.躬行践履

优良道德品质不是仅仅通过“坐而论道”和闭门思过就能造就的,而是主要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实践既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大学生如果对道德榜样只是“听起来感动,说起来激动,做起来不动”,那就永远不可能“见贤思齐”,与“贤”比肩。“知是行之师,行是知之果”。大学生只有在亲身参加道德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懂得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深刻理解和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只有在各种道德活动中通过具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道德关系,才能最终分辨是非善恶并检验自我道德修养的实际效果,才能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

大学生活是短暂的,大学生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明确自身责任,克服自身缺点,丰富思想感情,陶冶道德情操,为做一名品德高尚的优秀的大学生而努力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