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战略思想
1.人口与粮食
农业生产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粮食和农副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2000年,人口13亿,需要5.2亿t才能满足人均400kg的粮食占有水平,到2030年16亿人口计对粮食的总需求将为6.4亿t。这意味着今后30年至少增加1.2亿t,平均每年增加400多万t。
目前,世界耕地面积约占地球的陆地面积的10%,约15亿hm2,在75%耕地上种植15种作物供养着目前世界上60亿人口食品需求量的90%。2000年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2250m2。中国可耕地面积约1亿hm2,人均耕地面积不到680m2(约1.2亩)。据2004年1月报道农业部要求今年粮食播种面不低于1亿hm2(15亿亩)。确保粮食单产(亩)不低于303kg,比去年提高11kg,使粮食总产量达到4.55亿t(4550亿kg)。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已达到4979.5亿kg。这是稳中有升的调控结果。如按目前我国5亿多t粮食需求计,每年还缺少300万~500万t而要进口。有专家指出,中国要保持90%~95%的粮食自给率比较合适。世界上还有8亿多人口营养不良,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若中国粮食自给率降低一个百分点都会引起国际粮价剧烈变化。近10年来,我国粮食连续增产,据2011年统计,全国粮食总产量已达5.1亿t。
为此,许多学者提出过各种设想与办法,可归纳成两方面。一是从宏观上由国家统一安排对区域农业进行农林牧副渔的综合资源开发,确保农业粮食土地面积和增产指标的到位。二是依据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使土地经营、管理逐步走上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确保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
2.区域农业格局
我国陆地可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等9个一级区。这几个区概括地表达了我国光、热、水、土等农业资源最基本的地域组合。自然资源的地域差异格局决定了我国业已形成的区域农业产业格局。
(1)种植业
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和东北三大农业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占全国粮食产量2/3,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的最大产区,占全国总产量的57.5%;黄淮海地区是小麦的最大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8.1%;东北地区和黄淮地区玉米总产量占全国的34.1%和33.4%。新疆、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传统的主要产棉区,近几年来,新疆棉花生产发展很快,已成为棉花生产的绝对优势区。(www.xing528.com)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海区是油料的集中产区,前者以油菜子生产为主,产量占全国的30.5%,后者以花生为主,产量占全国的28.7%。华南区和长江中下游也是甘蔗的集中产区;东北区、甘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是甜菜的集中产区。
(2)林业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是我国三大用材林区。总林地面积9570万hm2,森林蓄积量65.3亿m3,用材林面积约6868万hm2,用材林蓄积量51.19亿m3,均占全国的80%以上。
(3)畜牧业
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和黄淮区是肉类的主要产区,肉类分别占全国30.7%、24.9%和19.2%。四川、华东、华中、两广、东北是生猪及肉猪集中区。中原、东北是牛肉生产基地,其中黄淮海区桔秆畜牧业发展较快。蛋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郊区。
(4)水产业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黄淮海区和东北区是我国淡水产品的主要产区,其产量占全国的96.3%,其中长江中下游淡水产量占全国的57.1%。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是我国海水水产品的主产区,而海水养殖主要集中在近海和沿海、滩涂,养殖量占海水产品产量的40%,养殖面积为126hm2。以上所有数据来自2009年统计,每年都会有变化,但总体格局不会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