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细胞及研制草鱼出血病疫苗

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细胞及研制草鱼出血病疫苗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际上首创了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鱼类细胞,创造了细胞疫苗的工艺技术,生产保护率在80%以上的草鱼出血病疫苗。针对海、淡水养殖种类的暴发性鱼病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虾病的病原、流行规律、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研究取得的新成果,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水产养殖的发展。

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细胞及研制草鱼出血病疫苗

五、水产养殖技术

1.淡水养殖

我国民间早有在池塘湖泊养殖鲤、鲫、鲢、鳙、青、草鱼的习惯。到20世纪50年代,开展有规模的水产养殖科学研究。我国胚胎学家朱冼在生产部门协助下,利用水流生态法和性腺素(HGG)处理而建立起一套亲鱼培育人工催产鱼苗孵化的技术,从此有了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技术。60年代推广了农田、湖泊、水库、山区农牧结合的综合生态养鱼技术。80年代,采用鱼类遗传育种、河蟹人工育苗技术,在水库、湖泊水域开展网围、网栏、网箱的“三网”养殖技术取得重大成效。90年代着重于名特优新品种培育,如鳗鱼甲鱼、鳜鱼、蛙类、鲟鱼以及河蟹、河虾养殖技术的夺破,得到大规模推广,进入商品市场,使淡水养殖突破1200万t。

2.海水养殖

在50~60年代,中科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海藻学家曾呈奎和他的助手率先开展海带、紫菜生活史和人工育苗养殖研究,使海带南移,紫菜北移,得到扩大养殖。由此带动了广东、福建、江浙沿海江篱菜、石花菜麒麟菜等海藻的种植与利用。进入80年代,解决了贻贝、对虾扇贝鲍鱼等人工育苗和养殖。90年代开展了真鲷、黑鲷、牙鲜、梭鱼、鲈鱼、石斑鱼、红鱼、鲻鱼以及青蟹人工育苗和养殖取得新进展。而今,海水种养殖种类从以前的贝类、藻类为主发展到鱼虾贝藻综合发展的局面,使滩涂、浅海种养殖与海岛、港湾网筏网箱种养殖得以大规模发展,产量不断提高。

例如,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解决了生产中亲虾培育,掌握了人工创造良好育苗的水质条件的理论依据和控制方法,动植物饲料和人工饲料,制定出对虾工厂化育苗流程设备上操作规程,使我国对虾人工养殖面积与产量迅速增加。近些年来,浙江沿海的海岛与海塗水产人工养殖业比较活跃。如岱山和大陈岛的海面大黄鱼(Pseudosiaena crocea)的大网箱养殖,玉环、温岭海塗的青蟹(Salla serrata)养殖成功,都有着广大的销售市场。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人工养殖鱼蟹肉质品味总不及野生之美,这显然与生态环境和食料改变有关,特别是大黄鱼的洄游生活习惯性的改变。

3.鱼类饲料与病害的防治 (www.xing528.com)

鱼类可广义地包括鱼、虾、蟹三类,以便叙述。我国现代鱼类养殖起步较晚,自70~80年代开展过对鱼虾类饲料原的调查研究,根据鱼类有关营养生理和消化生理为鱼饲料标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其中,“青、草、鲢、鳙、鲤”鱼的江河湖泊、水库的生长习性,提出了饲料配方组成分与饲养方式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水产养殖很快从淡水向海水养殖发展,各地饲养方式与饲料也就因地制宜地改进。值得指出,鱼类饲料与畜禽饲料有很大区别:畜禽大多能食富含淀粉、纤维的干饲料,掺混着蛋白、脂肪、元素等其他成分,有很大的共性。可是海洋鱼类大多喜食新鲜高蛋白鱼虾生物体,而蟹贝类则喜食动植物腐体与分解物,不宜制成一种混合干饲料。何况,鱼、虾、蟹的幼体繁殖的生态环境和觅食与成体生活习性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这就要不断地调整饲料、水质与饲养密度。

(2)病害与防治

目前,我国已发现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病原性和生物因子引起鱼、虾病有100多种。病原在鱼虾野生状态也是存在,只是不容易感染发生。据知1993年仅虾病的暴发流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在100亿元以上。因此,人们对水养殖病害的研究十分重视。

在80~90年代间,水产部门通过鱼病科技作攻关,筛选出6个免疫原性强的病毒株,掌握了培养增殖病毒的条件与方法。在国际上首创了生物反应器载体培养鱼类细胞,创造了细胞疫苗的工艺技术,生产保护率在80%以上的草鱼出血病疫苗。使草鱼出血病的防治工作得了全面普及。

针对海、淡水养殖种类的暴发性鱼病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虾病的病原、流行规律、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研究取得的新成果,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水产养殖的发展。对虾的常见病有黑鳃病、褐斑病、弧菌红褪病和肌内白浊病,这些病的出现往往与某种生态环境恶化有关,有经验的养殖者通过投放药物和改变水体环境条件来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