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牧草与饲料改良
1.牧草
我国草地资源约4亿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0%左右,其中可利用面积有3亿hm2,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草地。它们又分属于北方草原、南方草、山草坡和滩涂草地三部分。北方草地牧草,干物质含量较多,营养价值较高;优良品种的林科和豆科牧草种类多,但植被覆盖率较低,产量不高。南方草地牧草,生长茂盛,产草量高,但杂草较多,营养价值不如北方牧草高。
天然牧草资源对于发展畜牧业尤为重要。我国80年代通过遥感技术曾对内蒙古、新疆等省进行过天然草地类型、分布和生态特性的调查,编制出各种草地资源图,初步建立了牧草种质资源数据库。然而,过去天然草地放牧缺乏科学管理,因过度放牧引起内蒙古大草的生态植被破坏,牧草产量和质量都已极大下降,陕西的稀树草原的破坏更为严重,而今已受到注意。
近20年来,我国牧草良种选育、牧草飞播和牧草生态学方面的研究都取得重要成果,并编写出《牧草、饲料作物良种集》、《全国牧草、饲料作物品种资源名录》和《饲用植物志》和《饲料学》等。与此同时,人工牧草得到发展,面积已达0.2亿hm2,牧草种类100多种,这为牧草饲料加工提供了有效资源,但为数还有限。(www.xing528.com)
2.饲料
长期以来,我国饲料作物种植的比例过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比例分别为79.2%、16.29%和1.2%。近几年来饲料种植有所增加,仍需用1/3的粮食用作畜禽饲料,因此,农业专家提出调整三元种植结构,加大人工种植牧草面积,逐步实现草地产业化,以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饲料产品利用方面有过很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在农家饲料基础上研究推广青贮饲料、碱化和氨化秸秆技术。60年代研究推广发酵饲料、藻类饲料和水生饲料。70~80年代研究纤维素酶、担子菌、人工瘤胃液处理饲料;棉籽饼、菜子饼经处理去毒效果达60%~70%,为扩大饼粕蛋白质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随着畜禽集约化饲料而配合饲料工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1980年生产配合饲料量不足100万t,1985年生产1500万t;到2011年,饲料产品总量达到1.81亿t,其中配合饲料产量1.49亿t;浓缩饲2543万t,添加剂预混料605万t。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全面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使畜禽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鸡的饲料标准》、《猪的饲料标准》、《奶牛饲料标准》、《肉牛标准》和《中国美利奴羊饲料标准》等国家标准和一批地方标准,为指导畜禽现代化集约饲养提供了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