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在20世纪前期的研究成果及组织历程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在20世纪前期的研究成果及组织历程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内设有动物部和植物部,分别由秉志、胡先骕负责。研究所着重于中国动植物的调查分类研究,同时也进行了一些生物的形态解剖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并出版了《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丛刊》。与此同时,20世纪20年代以来,生物学各专业学会相继成立。这项组织工作的历史性延续直至今天。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在20世纪前期的研究成果及组织历程

一、20世纪前期

1.高校创办博物学与生物学系

民国初期,在北京、武昌、南京、广东等地相继成立了高等师范学校,并在这些学校中设立博物部或农科。那时还缺乏生物学科的人才培养,仅在博物部或农科里开设若干生物学课,如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大多由外国人讲授。1921年秉志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第一个由中国学者主持的大学生物系。不久,高等师范学校都先后改为大学,而博物学或农科的有关部分也都发展成为生物学系,但实际只有动物学和植物学专业;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种,4年内达到规定学分就可毕业。1922年南京高等师范大学扩升为东南大学,当时生物学系汇集了一批学者包括秉志、胡先骕、钱崇谢、陈桢、陈焕镛、张景钱、蔡翘等。北京大学早在1917年就开设了博物学和植物学课,植物学家钟观光于1916—1927年在此任教,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采用近代科学分类方法的植物标本室。1925年北大生物系建立,主任谭熙鸿;1932年张景钱出任系主任并聘用了沈家瑞、胡先骕、刘慎谔、雍克昌、崔芝兰等教授任教而后逐步聚集更多学者。清华大学的生物系于1926年秋季成立,由钱崇树担任主任,1930年冬清华生物馆建成,生物学系初具规模,任教的有吴韫珍、李继侗、陈桢、戴芳澜等人。此外,协和医学院原是外国人主讲课程,但到1925年和1928年,林可胜和吴宪分别任担了生理学生物化学系主任。

当时大多数学者、教授并非固定在某大学或研究院工作,而是经常流动与兼职。在这早期开创性的生物学系开办与教学中,还应提及的是:金陵大学,有钱崇树、李继侗、陈焕镛等;燕京大学,有胡经甫、李汝祺等;浙江大学,有贝时璋、张肇骞、谈家桢等;武汉大学,有张廷、汤佩松、高尚荫;中山大学,有陈焕镛、朱冼、罗宗洛、张作人;山东大学,有童第周等;复旦大学,有蔡翘等。

2.生物科研机构之创办(www.xing528.com)

中国科学社最先由留美学生任鸿隽、杨铨、赵元任、秉志等人于1915年在美国成立,1918年总部从美国迁回南京。1922年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在南京建立,首任所长秉志。所内设有动物部和植物部,分别由秉志、胡先骕负责。研究所着重于中国动植物的调查分类研究,同时也进行了一些生物的形态解剖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并出版了《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丛刊》。主要科研经费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提供,许多年青生物学家曾在此研究所接受过培训并走向研究生涯。

1927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由秉志和胡先骕负责建立,该所以调查中国北方的动植物为主,广泛采集了动植物标本,出版有《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该所于1934年创办了庐山森林植物园。1929年北平研究院动物和植物研究所成立,所长分别由陆鼎恒和刘慎谔负责。1934年成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所和植物研究所,所长分别由王家楫和罗宗洛担任,出版了英文刊物《Sinensia》。

与此同时,20世纪20年代以来,生物学各专业学会相继成立。例如,1925年北京博物学会成立,1926年中国生理学会成立,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1933年和1934年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动物学会成立。这些学会是由中国从事生物科学研究、教学、生产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其主要宗旨在于团结广大生物科学工作者,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研究工作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这项组织工作的历史性延续直至今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