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汴河治理:历史上最艰难的治河事业(1873年)

汴河治理:历史上最艰难的治河事业(1873年)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河自古治河无善法。综计四千余年之中,河流之大变,惟此数者为最甚。则其势必将复决。曩者以全盛之际,专力河工,耗竭天下财赋,奚啻三之一。大清河河身狭隘,全河贯注其中,游荡靡定,频年大溜,冲啮堤埝,决溢田畴,山东之民告昏垫矣,则有病民之患。夫两害相形,取其轻者。若谓河流迁徙靡常,十年之后,恐有大决,则今将挽之南流而大决立见。自河、淮交会七八百年,始有铜瓦厢之决。

汴河治理:历史上最艰难的治河事业(1873年)

治 河(1873年)

自古治河无善法。河之经流,久而不能不变者,势也。自禹疏九河,河自碣石入海,迄王莽时逾二千岁,河之变迁不一次,而大势以北流为归。自东汉王景导河由千乘入海,历唐至宋九百余年,河之变迁不一次,而大势以东流为归。自宋仁宗时,横垄商胡,频年大决,东流北流,迭为开闭,朝议纷纭。讫北宋之世,东北分流,靡有定局。自金明昌之世,河始分入于淮。有明中叶,北流断绝,而全河遂夺淮流,于是向之东北流者,改而南流矣。咸丰乙卯,河决铜瓦厢,全河去淮,由大清河入海,于是向之南流者复改而东流。综计四千余年之中,河流之大变,惟此数者为最甚。今值大变未久,当事者不能不谋所以善其后,于是有议复淮河故道者,是欲挽之南流也。有议就大清河筑堤者,是欲保其东流也。更有恐其北入畿甸,挟滹沱河为患者,是逆虑其北流也。事体既宏,兴举不易,且中外之论不合,而南北之见复歧。夫事之不易决也,审矣。

盖尝考之,中国之水,惟河最浊,沙淤既久,下流必先壅滞,河乃决其上流卑下之所,故黄河无千年不变之道。宋欧阳修谓河水已弃之高地,决不可复,其理然也。今自淮河之云梯关以东,康熙之世,诸巨公所迭议疏浚而未能如志者,况其后受病益深,河道且淤为平陆,夷为田庐。今诚挽河使南,而河之故道,积沙久淤,且高于平地一二丈,必不能容受全河也。则其势必将复决。决而北,则山东、河南,先被其灾,是徒费财力而启泛滥之祸也。决而南,则淮扬通海,先罹其祸,且骎骎乎有入江之势,是混江、淮、河三渎为一也。岂非宇宙一大变哉?且不观南河未徙之时乎?曩者以全盛之际,专力河工,耗竭天下财赋,奚啻三之一。犹且圣主宵旰于上,劳臣奔走于下,仅得一日以安,未几而险工又见告矣。今幸全河北徙,经费裁减什八九,顾犹必欲复之,何邪?噫!是必厅汛官弁之素酣豢于斯者也。否则,贫员游客之素仰给于斯者也。否则,狃于习见而不能统观全局者也。议者又曰:“今故道之不能容河,固已,则请以北堤为南堤,而复筑堤于其北,可省堤工之半费。”是又不然。盖河堤之北,皆平地也。今欲行河于平地之上,是犹筑垣而居水也,亦已危矣。然则谓河之南流有害,而河之夺济遂无害乎?曰:“否。”自河由张秋穿运而东,挟汶入海,而汶水不能济运,则有阻运之患。大清河河身狭隘,全河贯注其中,游荡靡定,频年大溜,冲啮堤埝,决溢田畴,山东之民告昏垫矣,则有病民之患。河之患先中于山东沿河州县,及直隶之开州、长垣、东明,而其他如曹州之多水套,沮河、侯家林、石庄户之累告决溢,沙河、赵王河之淤为平地,皆河流游荡所致。失今不治,诚不知其何所底止矣。夫议复淮河之害既如彼,河夺济流之害又如此,两害不能兼去也。于是徇北人之见者,则欲驱河使南;徇南人之见者,则欲留河在北。是皆以邻国为壑也,非公论也。夫两害相形,取其轻者。今山东侯家林诸工,犹不如向者豫工、丰工之巨也。岁修抢修之费,犹不如向者南河厅汛之繁也。若谓河流迁徙靡常,十年之后,恐有大决,则今将挽之南流而大决立见。与其糜数千万之巨费,而自致决裂之大变,不如因气运之自然,犹可以无悔也。为今之计,必不得已,则用大清河筑堤之说乎。夫自铜瓦厢至利津海口,约千数百里;自铜瓦厢至云梯关,亦千数百里,其地相等也。规复故河,需银二三千万,大清河筑堤,亦需银二三千万,其费又相等也。以相等之地与费,而改其已然者,其势逆;因其自然者,其势顺。顺逆之分,明者必能辨之矣。是故,虑大清河之狭,不能容河也,则宽其堤以蓄之;虑山东之有弃地,耗正赋也,则以淮河涸出之地抵之;虑山东之物力,不能独举也,则以数省协助之;而况以济之清,刷河之浊,前人已有主其说者;而其地又与汉之东流故道为近,傥治之有人,目前之患,或可少弭。若必求万全之策,使无一地一民之被其害,则自古所未见也。所谓治河无善法也。(www.xing528.com)

自河、淮交会七八百年,始有铜瓦厢之决。今自清江浦以下,直至云梯关,淮水故道,尽为河沙所淤,遥望俨如陵阜,高于平地者数丈。而淮渎之故道亦亡,淮水半自洪泽、高宝等湖泄入运河以达于江,半自运河泄入里下河,分为十数支,由盐城、兴化一带入海。今如挽河使南,其故道既不能受,势必挟淮水由运河南入于江。数百年后,江之下流,自金山、焦山以下,亦当淤为平地。江、淮、河、济四渎尽亡,而中国必有洪水之患,虽神禹复生,不能治矣。所谓宇宙一大变也。今之议者,但见河之为患于北,颇欲徙河使南,不知侯家林、贾庄等处决口工程用帑不过数十万两,较之向者豫工、丰工之费,其减省奚啻一二十倍。而泛滥之害,初非甚于曩时也。且昔年南河、东河岁修之费,开支七八百万两,尽以供大小人员之浮冒。自铜瓦厢决口以后,东河、南河所支岁费,约不过百万两左右。孰得孰失,明者自能辨之。乙亥七月识。

(选自《庸庵文编》卷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