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对已有建筑物的调查
对工程建筑区及其附近已有建筑物的调查,是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特有内容。调查当地已有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和埋深,施工季节和施工时的环境,建筑物的使用过程,建筑物的变形损坏部位,破裂机制及其时间、发展过程,建筑物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当地建筑经验,分析已有建筑物完好或损坏的原因等,都极大地有利于岩土工程的分析、评价和整治。
某一地质环境内已有建筑物都应被看作是一项重要的试验,研究该建筑物是否“适应”该地质环境,往往可以得到很多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都极有价值的资料。通过这种研究就可以划分稳定地段,判明工程地质评价的正确性,评估和预测使建筑物受到损害的各种地质作用的发展情况。
对已有建筑物调查,不能仅限于研究个别受损害的建筑物,而应调查区内所有建筑物。
1.调查的主要内容
(1)观察描绘其变形,并绘制草图;
(2)研究技术文献,了解其结构特征;
(3)通过直接观察区内的地质条件,查阅以往勘察资料、施工编录,或通过访问,了解建筑物所处的地质条件;(www.xing528.com)
(4)根据建筑物结构特征、所处地质环境、出现的变形现象,分析变形的长期观测资料,以判定变形原因。
2.具体调查工作
(1)建筑物位于不良的地质环境内,且有变形标志。此时应查明不良地质因素在什么条件下有害于哪一类建筑物,并调查各种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以便寻求更有效的防护措施。例如,成都市Ⅲ级阶地上的低层房屋往往出现开裂现象,且开裂往往地区性地成群出现,裂缝有其特殊性。角端裂缝常表现为山墙上的对称或不对称的倒“八”字形,有时山墙上还出现上大下小分枝或不分枝的竖向裂缝。纵墙上有水平裂缝,同时伴有墙体外倾等现象。经分析研究,其变形原因是由于成都Ⅲ级阶地上的表层黏土属膨胀土,随着季节变化,土的含水量发生较大变化而产生膨胀变形,使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所致。调查发现,凡属深埋达1.5m以上者极少产生开裂,采用护壁等措施不能制止墙体开裂发展,只有加深基础砌置深度才是防治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开裂的有效措施。
(2)建筑物位于不良地质环境中,但无变形标志。在调查时就应查清是否由于采用了特殊结构,或是以往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危害性做了过分的评价。这些资料对场地的利用及建筑结构的设计有很重要的意义。
(3)建筑物位于有利的地质环境中,有变形标志。这时就必须首先查明是否由于建筑材料质量或工程质量不良而造成,以证实分析自然历史因素所得的工程地质评价是否正确。通过这种分析,往往可以发现施工方法以及组织方面的缺陷。如果不是由于以上原因产生变形,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地质条件,发现某些隐蔽的不良地质条件。例如,对西安隐伏地裂缝带上建筑物墙体、地基变形破坏特征的调查分析,就可确定隐伏地裂缝的走向及影响带范围,也可根据建筑物变形或破坏成群出现的规律,发现埋藏的淤泥层。
(4)建筑物位于有利的地质环境内,无变形标志。在这种情况下仍需研究是否这些建筑物采用了特殊结构,使其强度大大提高,以至于把某些不利的地质条件隐蔽起来了。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就可以更加具体地评价建筑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建筑物的可能变形做出正确预测,减少勘探和试验工作量,使建筑物的设计更合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