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埃及音乐教育:寓教于乐”

古埃及音乐教育:寓教于乐”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寓教于“乐”古埃及人特别喜爱音乐,就连老农在忙着打谷时也忘不了歌上一曲:打谷为自己,打谷为自己,啊,公牛啊,打谷为自己,打谷为自己,谷粒留给你的主人,麦秆留下来喂你。古埃及的贵族非常善于欣赏音乐并鼓励音乐的流行。对孩子们,除教以字母外,还要教以由政府指定的音乐。音乐既体现着精神文化水平,又反映着物质文化水平,所谓“国盛则乐兴,国衰则乐废”。

古埃及音乐教育: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

埃及人特别喜爱音乐,就连老农在忙着打谷时也忘不了歌上一曲:打谷为自己,打谷为自己,啊,公牛啊,打谷为自己,打谷为自己,谷粒留给你的主人,麦秆留下来喂你。有一位作家非常赞赏古埃及人的音乐才能,他说,无论是希腊人还是野蛮人,其音乐全是由埃及的流亡者所教会的。不管事实如何,用这句话来赞美古埃及人的音乐天赋并不为过。

音乐的发达最直接地体现在乐器上,古埃及人发明和使用的乐器非常多,有单管、双管、长笛,各种弦数不等的竖琴、吉它、方鼓、圆鼓、长鼓、铃、铙钹、三角乐器,以及类似吉它、竖琴和里拉的乐器、竖式里拉和许多叫不出名称的乐器。在古埃及的雕刻中可以看到,古埃及乐师颇懂三协调原理,即乐器、声音及乐器和声音的和谐。因此,除个人独奏外,他们通常进行合奏,合奏乐队的组成通常是变化的,或者是单管、竖琴与长笛;或竖琴与双管;或14弦竖琴、吉它、里拉、双管和长鼓;或两个不同大小和弦数的竖琴,或吉它、长鼓与方鼓;或里拉、竖琴、吉它、双管及置于肩上的四弦竖琴,或竖琴、双管、里拉和方鼓,或竖琴、两个吉它和双管;或竖琴、长笛和吉它;或两个竖琴和长笛。当然还有其他乐器组合,有的节日庆典上,会出现由600个乐师组成的乐队,同时由300个人同时演奏同一种乐器。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种乐器要和那种乐器相配,但是,他们肯定有了某种配器的原理,根据这种原理组成的乐队能奏出类似交响乐的声音。不同性质的乐器放在一起合奏,需要很大的技巧,看来,古埃及人似乎已完全掌握了它。而且,在壁画中,我们看到,古埃及乐队中已有某种类似指挥的人物,他手里不拿任何乐器,只是随着音乐而拍打自己的手,其实他是在掌握音乐的节拍,以协调各种乐器的节奏,从而组成和谐美妙的音乐。(www.xing528.com)

古埃及人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离不开音乐。私人聚会上,主人总是雇请乐师及歌手以娱宾客,那时多用弦乐器,奏出优雅美妙的音乐,在融融的乐曲声中,宾客互叙旧情,谈今道古,人与乐曲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构成一幅亲切和谐的画面;在祭祀活动中更少不了音乐。在祭司主持下,乐师们演奏起庄重严肃的音乐,随着香烟的袅袅升起,肃穆而又神圣的乐声仿佛把人带进一个超凡脱俗的境地;在盛大的节日里,音乐又成了把人们的情绪引向高潮的催化剂。随着震撼人心的咚咚鼓声,人们纷纷走向街头,载歌载舞,或庆祝一年的丰收,或庆祝尼罗河开始泛滥的第一滴水之夜;军队里也有乐队,只不过他们惯用的乐器与普通乐师的有所不同。他们主要使用鼓与号,号主要用来调动军队,使他们各赴其职,鼓主要用来调整行军及活跃气氛。军队使用这种乐器很有道理,两者发出的响声很大而且传得很远,足以令拥有千军万马的整个军队听到,从而作到迅速有序的调动。即使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总有三三两两的乐人坐在街头弹唱,一方面是为了谋生,一方面是为了自娱和娱人。

古埃及的贵族非常善于欣赏音乐并鼓励音乐的流行。祭司们便勤勤恳恳地研究音乐的原理,归纳各种音乐不同的风格。政府还把音乐看成是青年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像其他文明中那样把音乐看成软化人们意志的东西。柏拉图曾说,古埃及人认为音乐意义重大,可对青年的头脑产生有益的影响。对孩子们,除教以字母外,还要教以由政府指定的音乐。

音乐既体现着精神文化水平,又反映着物质文化水平,所谓“国盛则乐兴,国衰则乐废”。古埃及人这样注重音乐和擅长音乐,说明他们在辛苦劳作、追求物质繁荣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及对艺术美的追求,表现着古埃及人乐观的性格及豁达的气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