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泯灭的生活气息
阿肯那顿王离开孟斐斯,迁都至阿玛尔纳(Amarna)。在那里,他开始告别过去,告别传统,把一股反传统的潮流引入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针对过去的多神崇拜,他提倡独一神崇拜,针对过去概念化、模式化的艺术特点,他提倡自由、写实和自然的艺术,由此,在古埃及艺术史上“突兀”地兴起一股清新的艺术浪潮。这种新的艺术特色表现在绘画、雕塑等各个方面。
在绘画方面,绘画样式进一步丰富。除墓壁画外,还出现地板画、布画、纸草纸画等等。在绘画作品中,开始有纯粹描绘自然风光的画面,其中,人们不再囿于传统的习惯,非要有其中描绘某种寓意,也描绘诸如纸草丛和荷花中群鸟惊飞之类情景,笔触轻松洒脱。在浮雕上,人们也开始从传统的造型法则中解放出来,按照本来的面目描摹自然,不加粉饰,并不把人物美化。描绘阿肯那顿时,不再避讳他那病态的身体,而是直接把他真实地表现:硕大的头颅、纤细的脖子、大腹便便的身体以及瘦削的腿。而且,艺术家们还涉入原来不敢触碰的主题——王宫秘事。把国王和妻子亲昵依偎的情景,小公主狼吞虎咽吃鸭子的情景及国王夫妻引逗孩子的情景,都自然而又写实地表现出来。在雕塑方面,也表现出与过去断然决裂的姿态,这时,他们还把一些过去认为不雅的形象暴露无遗,有时还故意夸张国王的躯干变得松弛、腹部呈下垂趋势、粗唇、细长的下巴。在雕塑手法上,注重光线效果的微妙变化,并着意突出每个人的性格和特征。“尼弗尔提提胸像”生动地表现了她美丽而又能干的气质。而泰伊王太后的雕像,则通过她紧闭的嘴唇、扁平的鼻子、半张半闭的杏形眼睛,以及瘦狭的脸部,把这位女强人的个性力量和咄咄逼人的气势完整地体现出来。
尽管从埃及艺术史整体来看,阿玛尔纳艺术清新自然的气息过于突兀,但是,并非直到这时候,古埃及匠人们才学会如何去描绘自然和生活。应该说,古埃及匠人们一向善于描绘自然和生活气息,只是在传统的概念化和程式化艺术框架的束缚下一直被压抑着和扭曲着,直到这时,才有充分的机会把它解放出来。即使在传统力量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匠人们也总是时不时地揉进一丝生活气息。(www.xing528.com)
在塑造大人物的形象时,埃及艺术家们不敢轻易违背传统的造型原则,尽量把他们理想化和神化,因为只有这样,匠人才能讨得主顾的欢心,让他们满意。但在表现小人物时,他们便时常摆脱法则的束缚,让他们带有生活气息。第18王朝拉赫米拉墓壁画中描绘着匠人在努力劳动的场景,该壁画的风格便部分突破惯例,人物形象以侧面为主,也并在意宽大的胸部处理,手臂的动作不再僵硬,更符合常规,透露出向自然写实方向发展的趋势。第18王朝的作品“女乐师图”更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在这幅作品中,三位少女,一个吹双管长笛,一个弹奏琵琶,一个在抚竖琴,他们的姿态特别优美。两个穿着薄如蝉翼的薄纱衣服,透着女性的曲线,中间的一个则干脆全裸,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给人以感官的刺激和美的享受。而且,在这幅画的构图中,艺术家注重描绘动感,她们轻柔的手臂和起伏的手指仿佛使人听到乐曲的起落,而中间那位女子回头的姿势,打破了画面的单调沉闷,形成一种多变的韵律。在雕塑作品中,也有不少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著名的“运供品的少女”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紧身的长袍掩盖不住少女柔美的曲线和她青春的活力,她的手自然地扶住头上的供品,线条自然流畅,颇具写实特色。即使是表现大人物的雕像,有的也很有新意。如第5王朝的“村长像”,其大腹便便的躯干和肥头大耳的面部,很富有表现力,“活脱脱是咱们的村长”。流传下来的“书吏像”尽管非常程式化,但从其强健的肌肉、瞪大的眼睛以及紧张的手指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特定场景下的特定瞬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莎士比亚曾说,假如用一扇门把一个女人的才情关起来,它会从窗子里钻出来的,塞住了钥匙孔,它会跟着一道烟从烟囱里飞出来的。用这句话来描绘古埃及匠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热情也是非常恰当的,尽管在强调“以不变应万变”,主张用永恒的模式结构去创造艺术品的氛围中,他们总是寻找机会倾注自己对生活的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