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之乐:在生活中寻找幸福与意义

生命之乐:在生活中寻找幸福与意义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乐趣在生活中在后托勒密时代的一根石柱上,描述着一位死去的妇人从坟墓中向其丈夫的诉说。尽管生活在现世会有诸多烦恼,但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所希望,有所祈盼,有着追逐幸福的机会。但是,在这一碑刻中,死亡则完全变成了另一种情形。在这里,死者与生者的世界截然不同。与有始无终的死亡相比,现世生活虽然短暂,但更富有意义。碑刻主人对生活的羡慕并不只在于其中有享乐,有幸福,还在于其中有痛苦、有磨难。

生命之乐:在生活中寻找幸福与意义

乐趣在生活

在后托勒密时代(Post-Ptolemaic Age)的一根石柱上,描述着一位死去的妇人从坟墓中向其丈夫的诉说。她说:“我的哥哥,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最最伟大的工匠,别不喝,不吃,不醉,不爱。要欢娱,日夜随心所欲。别让焦虑在心头。人生几何?西方(死者之地)只不过是寂暗之所,居住其中的人忧郁不堪。最荣耀的人像神一样长眠,不能醒转来看看弟兄,不能看顾父母,无妻无子……我只愿汲水而饮,迎着北风站在尼罗河畔。”[6]

这是死者对生者的忠告,其实也正是生者对死亡的思索。她告诉在世的人们,死不足羡,死亡只不过是无痛苦亦无幸福的长眠境界,没有欲望也没有希望,一切都不再有意义。相比较而言,现世倒是一个幸福的所在。尽管生活在现世会有诸多烦恼,但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所希望,有所祈盼,有着追逐幸福的机会。虽然吃喝、醉酒、爱欲是最普通不过的东西,但幸福就蕴含在其中。人生不过就几十年,因此,人们要好好地生活,生活得有乐趣,有价值。

埃及人对死亡的描绘很多,但是以这样的观点来理解死亡,却并不多见。在一般人的看法中,死亡只是从一个世界走进另一个世界,两个世界之间并无太大的差别。在他们的眼里,死亡并不是长眠,死去的人也不是没有欲望。但是,在这一碑刻中,死亡则完全变成了另一种情形。在这里,死者与生者的世界截然不同。人处于长眠不醒的境地,虽然抛却了世上的一切烦恼,但也同时抛却了世间的一切幸福,时间也变得无意义。虽然人人达到了永恒,但这是一种死气沉沉的永恒,是一种可怕的寂静。如果说,一般人的看法是按照一种宗教观点和理想化的标准去描绘死后世界的话,那么,这则碑刻却是对死亡本身进行的客观剖析。尽管一般人描绘的天堂丰富多彩,但是,从没有人真正见到过,尽管人们描绘死去的人会像生者一样地在来世生活,但是谁也未能亲眼见过死去的人归来,亲口听他们诉说。而人们能见到的,只是死者静静地躺在坟墓里,不能行动,不能言语,无法吃,无法喝,陪伴他们只是坟墓那狭小的空间和一片漆黑。那位在碑刻上留下言语的人敢于逆潮流而思而言,说明他已经开始对死亡作更进一步的思考,对那种大团圆式的死亡结局开始怀疑并提出挑战。(www.xing528.com)

与有始无终的死亡相比,现世生活虽然短暂,但更富有意义。碑刻主人对生活的羡慕并不只在于其中有享乐,有幸福,还在于其中有痛苦、有磨难。生活正因为有酸甜苦辣,才显得丰富多彩和有意义。人生在世,会遇到很多困难,经受许多苦难,但至少还有成功后的喜悦,努力后的奖赏。曲折波动的生活之途才能使人真正感到自己的存在。吃、喝、爱欲,父母兄弟团聚享受亲情,虽然没有什么特别,但与无意义的死亡相比,它们都是值得珍惜的。迎着北风站在尼罗河畔尽管会感到刺骨的冷,但是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颤动。

这则碑刻启示我们,要完全地接受生活,不但享受生活中的幸福,也要接受生活中的痛苦。要用尽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正因为生命的短暂才使这一切更有意义。人们千万不要用死去逃避生活,死不会使人得到什么,反而会使人失去一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