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儆示
人们进餐完毕,主人命人把一具木乃伊模型搬到饭桌上来,以娱宾客,并对客人们说:互相爱吧,别觉得自己活得很长而尽做坏事,实际人生太短暂了。这种古埃及的故事不只希罗多德讲过,其他人也描述过:我们正在喝酒,进行享受和娱乐,一个仆人把一个人的银制模型搬上来,这个模型的各个关节及脊椎骨都是活动的,可以向各个方向扳来扳去。这样在桌上演示二三次,利用弹力,作出各种各样的姿势后,便有人说,唉,多可怜啊,人真是无用!当死亡把我们领走时,我们都会变成这个样子,因此,趁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好好地活吧。[12]
实际上,这种饭后儆示已成了一种惯例,就像饭后甜点一样必不可少。应该说,把一个死人模型搬到饭桌上,然后再给兴致勃勃的客人们一通教训,是一件很煞风景的事。而古埃及人偏偏要选择吃饭这样的场合来表演这样一种节目,其原因不是别的,正是为了表达他们对生活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举行宴会确实是难得的享受时刻。而且,古埃及人举行宴会是特别讲究排场的。餐桌上杯盘罗列,单是肉类就有牛、羊、羚、羚羊、鹅、鸭、水鸭、鹌鹑和其他鸟类,蔬菜更是多得不可胜数。(www.xing528.com)
人们在尽兴地吃喝之时,今世的烦恼和来世的忧虑,似乎统统被那美酒冲到九霄之外了。在昏昏然之中,他们也似乎领略到了生活的“真谛”。生活不是别的,生活的乐趣不在别处,就在此时此地。因此,他们只希望这种时刻永不消失,希望这种宴乐的享受一直能够保持下去。他们感谢生活,感谢上天的赐与,更感到人生的短暂。宴会的享受是无比幸福的,但天下又没有不散的筵席,这种对比更使他们增强了对人生的认识:生命只是暂时的逗留,是漫漫征途中的一个小客栈。
如果说宴会的时刻使宾客们暂时超脱了现实,达到一种虚幻的理想境界,那么,主人饭后抬出死者的木乃伊并进行一通教训,无非是再把人们从梦中拉回现实。这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宴乐本身虽然是美好的,但它并不是真实的生活,生活本身还有很多忧虑,比如人的短暂易逝,人死后的命运,怎样去努力获得较好的生活……这种作法本身一方面在鼓励人们尽情享受生活,一方面又劝诫人们有所节制,不要乐而忘忧,乐极生悲,不要无度地享受而忘记了真实的生活。因此,那煞风景的木乃伊无啻于一副醒酒剂,使人们在大吃大喝的狂热中冷静下来,从而对真实的生活作更深刻的思考。
古埃及人的这种矛盾情感其实道出了一直困扰着每一代人的矛盾人生观。人要吃要穿的身体特点,决定着人是一个享乐的动物,可以说,享乐是人的本能之一。饱啖一顿美餐,会使人心满意足,穿上一件漂亮衣服,会使人高兴多日,陶醉在迷人的音乐中会使人如痴如醉,而扭动在狂热的舞潮中也会使人忘却一切。所谓借酒消愁,并不是指酒真有解愁的功效,而是说在享乐之中,其他的忧愁被暂时放置脑后了。但是,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如果没有供享受的东西,所谓享乐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一切的获得均要靠人的双手去创造,去劳动。因而,与享乐对立,便出现另一种人生观,它鼓励人们要勤劳,要克勤克俭,要压制人的欲望,虽不至陷入苦行,但至少挥霍有度。正是这两种有所区别但又相辅相成的态度构成了生活的基本主题。其实,这两种态度正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人要享乐,便首先要创造供享乐的财富,有了财富不去享受,也便失却了劳动的意义。当今世界,在鼓励人们提高技术,改进工作方法,争取更大效益,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也不忘提倡人们改善生活,鼓励消费。其实这也是那种矛盾人生观的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