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方休
古埃及人的的确确是一个善饮酒的民族,一年中,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酿造甘醇,不但供当年所需,还进行窑藏。由于长年积累的经验,他们不但早就懂得了酒越陈越香的道理,而且还有自己对酒的鉴赏标准,他们说:马拉奥提克的葡萄以甜著称,用它造出的酒“色白、质佳,柔和中透着香甜,一点也不烈”。它不但以其芳香著称,而且还有延年益寿之功效。然而,“与特尼奥提克酒相比,马拉奥提克酒便逊色了。特尼奥提克酒因出产于特尼亚而得名,其色灰白,其状稠厚,加水后便渐渐稀释,酒倒出后味同蜂蜜;除了味道可口之外,而且芳香浓郁,烈度也不大”。在尼罗河谷中还有许多其他葡萄园,它们制造出的酒都很有名,但各自的颜色与味道均不同,在这些葡萄园中,“安泰拉所产的酒是最佳的”。泰白德产的酒特别柔和,尤其是科普特酒,“有病的人喝了也不会有所不适,甚至在发高烧时也能喝”[10]。对这么多不同酒都能细致地品出其味道,指出其优劣所在,如果不是善饮之徒,是万难做到的。
看起来,古埃及的神也是善饮酒的。因为在奉献仪式上,酒是少不了的。据希罗多德说,古埃及人的献祭一般都从用酒祭奠开始,把一些酒洒在地上。但神用酒是有节制的,许多种酒是不能进入庙宇的,祭司也不能贪杯,甚至有记载说,祭司是被禁止喝酒的。至于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对酒则是百无禁忌的,而且大人小孩妇女一视同仁。也许是饮酒醉酒太普遍了,所以古埃及工匠和画家在精心雕刻严肃的神及法老之外,还抽出闲暇描绘当时人们的醉酒场面,这在古埃及遗留下来的文献中不乏其例:一位衣着入时刻意打扮的贵妇坐在矮凳上,也许是正参加某一个宴会或酒会,饮着饮着酒忽然觉得不行了,侍女赶忙去拿盆,但还是晚了一步,这位贵妇回身便吐,污秽物由口到地上形成一条小溪,侍女把手伸向这位贵妇的额头,也许正在看她是否昏然不觉。如果说女子的醉态还算文雅,男子则全然不同了,他们非要横卧酒场,一醉方休为止。自己回家是不可能的了,一定需要别人的帮助。或三个人用头搭成人床,把醉汉顶回家,或两个人像抬轿子一样把他抬回家。画家们能把这些醉酒场面画下来并使之流传,说明当时饮酒并不算一种不良嗜好,醉酒亦不失风度。
其实,古埃及人的饮酒并不仅限于宴会或酒会上。无论上埃及还是下埃及,酒都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因此,在古埃及酒的消耗量非常大。尽管他们大量生产,大量库存,还是经常不能满足需要,每年要从腓尼基(phoenicia)和希腊进口大量的酒。(www.xing528.com)
酒是一种不易变质的东西,而且,贮放的时间越长,它越是香甜。古埃及人把粮食、葡萄等大量制成酒,这本身便有着重要的意义。粮食、葡萄等都是不易长期储存的东西,一有不慎,便会发霉变质,它们的价值随时间的延长而消损和失去,而人们辛苦劳作的辛劳也便随着这种腐烂而化为乌有。但是,把它们制成酒却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酒不但不会失去价值,还会逐步升值,这成了一种再创造的劳动。当古埃及人举杯共饮时,他们付出的汗水得到了充分的补偿。
人们常把酒与“愁”联系在一起,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便是很好的写照。但是,古埃及人的饮酒很难与“消愁”联系在一起。古埃及人一般是在尼罗河开始上涨时便摆开酒宴,这时,作物收割完毕,粮食入仓,人们便以酒会友,对酒当歌,表达丰收的喜悦,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此时,古埃及人个个都是酒仙、酒圣,但不是酒鬼,因为这是喜庆的酒,是对一年辛劳的奖赏。尽管在宴会上,通常有着搬上一具木乃伊对狂欢的人进行训诫的仪式,但也只是提醒人们略加节制而已。[11]它冲淡不了节日般的氛围,反而促使人们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