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经典《塔木德》:犹太人不断研读的口传律法集

智慧经典《塔木德》:犹太人不断研读的口传律法集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者之书《塔木德》到这里,无论读者以前对《塔木德》是否了解,对这个名称一定已耳熟能详了。《塔木德》在犹太教诸经典中的地位,仅次于《托拉》。《塔木德》作为“口传律法”正好与之相应。《塔木德》就是对《托拉》的阐发、释义、补充和实施。日后成书的《塔木德》之所以称为“口传律法集”,就是这个道理。《塔木德》的六大部的结构在此已经成形。直到今天,犹太人还在孜孜不倦地研读《塔木德》。《塔木德》已经成为犹太人

智慧经典《塔木德》:犹太人不断研读的口传律法集

智者之书《塔木德

到这里,无论读者以前对《塔木德》是否了解,对这个名称一定已耳熟能详了。那么,《塔木德》究竟是本什么样的书呢?

“塔木德”是希伯来语的译音,其词源的含意是“钻研或研习”,有时根据书的内容,被译为《口传律法集》。

《塔木德》全书约40卷,分为6部:一为农事、二为节日、三为妇女、四为损害、五为神圣之事、六为洁净与不洁。全书共12000页,字数为250万,重达75公斤,由10个世纪(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5世纪)中2000余个学者的研究成果构成。

《塔木德》在犹太教诸经典中的地位,仅次于《托拉》。所谓“托拉”也是译音,意译即为“律法书”,而且特指“成文律法”。《塔木德》作为“口传律法”正好与之相应。《塔木德》就是对《托拉》的阐发、释义、补充和实施。

作为“成文律法书”的《托拉》,就内容而言,是由旧约圣经的前5卷,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所构成。《托拉》又称“摩西五经”,因为犹太人相信,这5卷经文中所包含的律法是耶和华上帝在西奈山上直接授予摩西的,故有此名。

在犹太教中,《托拉》的地位至高无上。因为这是出自上帝之手,是在世界被造之前就已存在的。它永远有效、完美无缺、绝无谬误和抵牾之处,作为律法,它是每个犹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根本大法”。

然而,真正从律法的角度看过去,《托拉》却明显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足之处。这就是其中有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如果仅仅作为一般的教义阐释,含糊不清问题还不大,但作为律法,则必然造成操作上的困难。

犹太教最基本的律条是“摩西十诫”,即上帝亲手写在法版上于西奈山授予摩西的十条诫命:不可信他神、不可造偶像、不可妄称神的名称、安息日不可工作、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伪证、不可贪恋他人之物。就拿其中第四诫“安息日不可工作”来说,这工作究竟指的什么,《托拉》各处都从来没有给以明确的界定。写信算不算工作?买食品、做饭算不算工作?军人要不要上岗?拉比要不要主持仪式?医生要不要看病?等等。类似的现象不止一处两处。

于是,为了能够给那些谋求严格按照律法生活的犹太人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指导,首先是意识形态,即传统的说法改变了:

耶和华上帝在西奈山上授予了摩西两种“托拉”,而不是一种。其中一种是由上帝亲手写就的成文“托拉”,另一种是口授的“托拉”。成文的“托拉”就是已经成书的《摩西五经》,而口授的“托拉”当然已经消失在空气中,但其中包含的耶和华对摩西的训诫,远远超过了成文“托拉”。所以,从成文“托拉”的字里行间搜寻这些从未书写下来的口授“托拉”,就成了犹太学者和智者的职责。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5世纪,许多学者终身从事解释《托拉》的研究,还组成了若干专门的学术机构,如第二圣殿被毁前后耶路撒冷圣经学院亚布内,以后的乌沙圣经学院和公元3世纪出现在巴比伦的两个最为著名的拉比学院,即苏拉和蓬贝迪特学院。(www.xing528.com)

在这些学院中,阿摩拉,即几代教师,对经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所做的工作,用现代的话来说,有许多都是“理论性”的,主要是为各种超越圣经范围的偶然事件而到《托拉》中去寻找解释和处理依据。实质上,就是使《托拉》中上帝的诫命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使固定不变的律条获得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有效性,同时,借助于具体情境,包括生活中甚或纯粹逻辑上必然出现的两难情境,将神学、法律道德等方面的理论加以提升。

所有这些成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仅仅以口头形式存在,即主要靠教师以口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日后成书的《塔木德》之所以称为“口传律法集”,就是这个道理。

年复一年,这些案例以及根据成文律法《托拉》给出的解释,逐渐累积起来而汇集成为一部巨著。阿吉巴拉比,公元132年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巴尔·科赫巴(星辰之子)起义时的精神领袖,是第一个将其由口传而编辑成书的人。嗣后,他的学生梅厄拉比对这一巨著又作了修订,但没有补充新的内容。

后来,在犹太史上著名的“犹大亲王”即犹大·本·加姆利尔拉比的主持下,对这部巨著作了最后审订,名之为《密西拿》,就是今日所谓“《口传律法集》的标准部分”。

《密西拿》以早期的13部文集为基础,这些文集中共收集了150位学者的遗作,经过分类、补充和整理,并加以编排,成为一部完整的巨著。《塔木德》的六大部的结构在此已经成形。全书全部用纯洁的希伯来语写成。成书时期在公元3世纪初叶。

编纂《塔木德》的这些前期工作,主要由巴勒斯坦圣经学院的拉比们完成。从3世纪末开始,犹太人的社会生活,包括他们的物质生活和学术活动的中心由巴勒斯坦转移到了巴比伦。巴比伦的犹太学者研究了《密西拿》之后,发现其中的许多解释只涉及巴勒斯坦的传统,很少符合巴比伦的实际情况,为此,他们就开始按照自己的看法修订《密西拿》。

在以后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巴勒斯坦和巴比伦两地的学者都对《密西拿》作了补充,将该书所未曾收录的宗教律法(哈拉霍特)加以整理,编成法典,并赋予完整的形式。其成果就是各自编写出了一部《革马拉》(律法释义汇编)。由同一部《密西拿》加上不同的《革马拉》,构成了两种初始版本的《塔木德》:《巴勒斯坦塔木德》(又称《耶路撒冷塔木德》)于5世纪初叶完成;《巴比伦塔木德》于5世纪末方告编成。相比较而言,《巴比伦塔木德》更其完整和连贯,影响较大,现在一般说的《塔木德》即指《巴比伦塔木德》。

《塔木德》凝集了10个世纪中2000余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自此之后的世世代代犹太人的精神源泉,是其他民族的人走进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慧的一扇必经的大门。

直到今天,犹太人还在孜孜不倦地研读《塔木德》。许多人除了每天早上阅读一段时间之外,安息日中更特意安排几小时的学习时间,其态度之认真,有时3个小时只学了十几句。但犹太人认为,“只要理解了这15句(任何15句!),能把握其要义的话,就可以使自己的人生经验更为丰富。”凡逢家庭共同进餐或朋友来吃饭,席间一定要找些塔木德话题来探讨交流一下。而学完一卷《塔木德》更被视为一件大事,往往特意请亲友们来大大庆贺一番。

《塔木德》已经成为犹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犹太人的灵魂和头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