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求:亚当夏娃偷禁果带来的原罪及智慧冲突的深层启示

探求:亚当夏娃偷禁果带来的原罪及智慧冲突的深层启示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当、夏娃因为偷尝禁果,在上帝面前犯下了人类世世代代赎之不尽的原罪,而被逐出伊甸园,堕入尘世,失去了永生的希望。两种智慧——上帝智慧与人的智慧——的冲突到底喻示了什么?按照一般说法,原罪乃是违约之罪。只要是“偷”吃,就是违约,就是犯罪。原罪乃是个体智慧看破集体智慧,从而导致个体为祸集体、个人为祸民族之罪!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种纯粹个体的尺度,其本身的最终依据又是什么?

探求:亚当夏娃偷禁果带来的原罪及智慧冲突的深层启示

原罪是什么罪?

亚当、夏娃因为偷尝禁果,在上帝面前犯下了人类世世代代赎之不尽的原罪,而被逐出伊甸园,堕入尘世,失去了永生的希望。

偷尝禁果何以招致如此根本性的惩罚?原罪究竟是什么罪?两种智慧——上帝智慧与人的智慧——的冲突到底喻示了什么?

按照一般说法,原罪乃是违约之罪。

上帝曾同亚当、夏娃说好,智慧树上的果子是不能吃的,但亚当、夏娃还是偷尝了,从而违背了同上帝所立的约。

按照这种逻辑,严重的不在于偷吃什么,而在于偷吃这件事本身。只要是“偷”吃,就是违约,就是犯罪。

这种说法有点道理,就像小孩子在父亲关照他们不要自己拿桌上的苹果吃之后,却因为肚子里馋虫(其模样肯定有点像蛇)的诱惑,忍不住偷吃了,结果,让父亲发现,给揍了一顿。其时,父亲,尤其是一个犹太父亲一定会给出这样一个理由。社会学家早就发现,犹太父亲对子女行为态度的关注远过于对其行为结果的关注。

然而,犹太母亲们却不会同意这种说法。

在她们看来,行为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至少不比行为态度来得不重要。偷吃一个苹果与偷吃一块酱汁猪肉,决不是一回事。

况且,要是照以上的说法来解释的话,智慧树的地位就完全混同于其他树木,上帝也只做了一件徒有形式而无内容的事情,智慧果所隐喻的一切,全成了虚晃一枪。

显然,合理的解释不能如此简单化,必须借助前面对智慧果的解码,结合人类的一般命运,对原罪等给以重新阐释,才有可能从中进一步发掘出犹太民族的一个最独特、最具根本性的大智慧。

上帝智慧与人的智慧之争,乃是集体智慧与个体智慧之争!

原罪乃是个体智慧看破集体智慧,从而导致个体为祸集体、个人为祸民族之罪!

我们且从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之后说起——

人吃了智慧果之后,便有了自己的智慧,有了自己的善恶。这个“自己”的善恶,首先必定是相对上帝而言的人的善恶。同时,逻辑地说,也应该甚或也必然是相对于他人而言的“我”的善恶。

这就是说,自吃了智慧果之后,亚当有了亚当的善恶,夏娃有了夏娃的善恶。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善恶,都有了评判世事万物的尺度。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种纯粹个体的尺度,其本身的最终依据又是什么?

既然这里讨论的是“纯粹个体的尺度”,那么,最为首要的依据,当然只能是对个体来说最为现实、最为根本、最不可或缺的“个体存在”本身。

因为,对纯粹的个人来说,世界的意义之存在前提,就是“我”的存在。“我在故我思。”若“我”都不在了,世界在不在又与我何干?更遑论什么意义不意义了。用法王路易十五之言出之,即为:“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所以,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智慧,都有了自己的善恶,其必然结果,便是每个人都有了这种纯粹个体的尺度,都以一己利害作为最高的评判标准:世界成了站在冷冰冰的极端利己主义面前受审的对象;个人利害成了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至高尺度!

但是,以一己利害为标准的人,并非生活在唯有他一己生存的世界中。伊甸园里也有亚当和夏娃,“两个人”在英语中已经是一个“复数”世界,也就是一个集体了。虽则“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世记》),但这“连为一体”的夫妇因各自的一己利害而同床异梦同室操戈的战事,从来就未曾停息过一天。

亚当有了自己的善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在上帝面前推卸自己偷吃禁果的责任,而怪罪于夏娃:“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创世记》)(倘若遇上的是中国人的“父亲”,当时就会驳斥他:“她让你吃屎,你也吃?”)

所以,在闻听到上帝的诅咒时,亚当的第一个想法必定是,最好让夏娃一个人同时去经受“怀胎”“生产”之苦和“汗流满面”的劳作之苦,必定把“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创世记》)看作飞来“倒福”。

而因为初次掌握个体尺度使用不熟练而来不及恶人先告状将亚当献为替罪羊的夏娃,懊悔之余,必定指望这所有的诅咒全落到亚当的头上。今日世界上那些不事生育还“管辖着”因“恋慕”她而“汗流满面”的丈夫的摩登女性,正是在了却作为母系之源的夏娃的夙愿。

有什么样的父母,便会有什么样的儿子。亚当、夏娃仅有的两个儿子,该隐和亚伯兄弟俩,也为了在神面前争宠而哥哥杀了弟弟。(www.xing528.com)

夫妻之间、同胞之间尚且如此,那在形同路人的其他“复数”世界中,按照一己利害的标准来行事的人,相互之间,更只能演成一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了。在这种“人对人是狼”的境界中,人际关系除了成为“狼际关系”之外,还能有别的样式吗?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狼”们才无限感慨无限留恋地回首怅望那个已消失在遥远天际望也望不见的“人”的乐土:

上帝的世界是一个人人都没有智慧、人人都没有尺度的世界,也是一个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有尺度的世界。这个智慧就是上帝先期安排的秩序,这个尺度就是上帝原已确立的规范。毋需个人的聪明,甚至毋需个人的意识,人人只要顺其上帝造就的天性,循轨而行,便能相安共处。人人心中没有“私处”,何需以无花果叶来遮羞?人人手上不操起进攻的戈矛,何需披挂防御的盔甲?

集体生活本身就体现了上帝的智慧:集体生活的形式可以最为有效地保存个体,所以,保存集体也就是最大程度地保存个体。

然而,从纯粹个体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上帝智慧,却有一个根本性的内在缺陷。这就是,一切集体智慧首先而且根本上是以集体生存为着眼点的,而集体生存的要求同特定个体的生存要求又并非始终是一致的。一旦两者发生冲突,集体智慧会毫不迟疑地安排个体作出牺牲来保全集体。可以说,个体由于集体生活而增加的安全正是来自于其他某些个体的不安全——牺牲。群居动物中多得是此类例子,而亚当、夏娃之不准吃智慧果,只是早期人类个体所作出的部分牺牲之象征。可怕的是,这种统计学意义上的“部分”,临到任何一个特定个体头上,往往就成为灭顶之灾!

从集体本位来看,这种牺牲实属天经地义不言而喻。因为个体生命形式本身是宇宙普遍进化中的一环;原始个体生存的意义根本上只在于维系某一基因的传递,以便原始汤中那块最初的有机物能不停歇地跟上生命进化的步伐。

上帝的神圣光环是在花草们纯粹被动的春华秋实的轮回之反衬下,才显得如此光耀夺目的!

然而,从个体本位来看,这种牺牲的必要性则是大可置疑的。

个体意识的觉醒,首先必定使个体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一次性”,也即是个体牺牲的无可补偿性。上帝不许有了个体智慧的亚当、夏娃再吃生命果,以免他(她)获得永生,实质上就表明了集体永生与个体一次生存的区别与矛盾:

当个体毫无个性地依附于集体之时,个体是永生的,因为集体是永生的,牺牲了的个体在永生的集体中得到了永生;当个体智慧觉醒,意识到自己有别于集体之时,个体就得不到永生,因为集体的永生已经不是个体的永生,个体的生存只能是一次性生存。

所以,个体智慧的发轫、发展、发达,必然提出个体生存之外,集体生存是否还有意义的问题。而无论是灵魂不灭说,还是来世说,还是世俗的追求不朽的道德说教,其背后的真正动机,无一不是借否定个体生存的一次性来肯定集体生存的意义,以此消除个体智慧对上述问题的潜在的否定回答,从而继续把个体生存置于集体生存的从属地位。

正因为如此,牺牲个体保存集体,这种在个体本位的框架中“不可理喻”之事,在集体本位的框架中却一直是“不言而喻”之事。戳穿了说,它之所以会具有这种“不言而喻”的神圣色彩,本来就为的是它的“不可理喻”——一“理喻”便会被“看破”!而让个人把“不可理喻”之事看作“不言而喻”之事,恰恰是社会整合个体的过程中最为便捷有效的机制,能够真心诚意地玩弄这套“神圣性”的把戏,恰恰是一大集体智慧!

但是,在人类生活中体现为上帝律法的集体智慧与在其他群居生灵身上体现为本能的那套集体智慧之间毕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而且这种区别恰恰就在于,前者必然导向怀疑,必然遭到怀疑。

其他生灵没有能力作思考本位的切换,不会对集体的优先权提出质疑,不可能危及它们的集体智慧。

而人类则随着心智的不断开启,随着社会关系取代自然关系而越益成为主导关系,或迟或早会意识到上帝在扯谎。终于,某一天,在蛇(此物究竟为何物,容待后文详述)的诱惑下,人尝了智慧果,从此,有了自己的善恶,有了自己的尺度。“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这种实在极端而又极端实在的真理的发现,便是个体从一己利害的本位出发,对一切集体性质的神圣事物与观念的最根本的看破与否定!

这种极端成熟甚至可以说过分成熟的智慧之光,一旦照临,集体的优先权就受到否定,集体的智慧就遭到反诘,集体的秩序就发生混乱,集体的生存就处在危险之中!民族的丧钟敲响了!

所罗门父子的穷奢极侈横征暴敛直接导致统一的犹太王国仅仅三代就分崩离析;路易十五的腐败放荡唤来了法国革命断头台上的腥风血雨;“上帝死了”之后,人类经历的浩劫岂止区区两次世界大战之惨祸!

人的智慧如此僭越上帝的智慧,个体的生存如此恶性地导致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永生希望之失落,这种个体智慧的觉醒,这种个人理性的尝试,难道还够不上“原罪”吗?

那颗蕴藏着“看破上帝的智慧”的果子,不就是形形色色的“个体为祸集体的智慧”得以派生出来的万恶之源、堕落之源吗?

看不破上帝的是不聪明,

看破上帝的是小聪明,

个体聪明了,

集体愚蠢了,

圣殿岂有不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