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有两处,一处位于渝中半岛偏东南部的望龙门街道辖区内人民公园南面,曾经是巴县议会所在地;另一处位于渝中区解放东路112号,原为聚兴诚银行所属建筑,有关该遗址的介绍见重庆金融遗址群。故这里所要介绍的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仅指人民公园南面的遗存。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背立面
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东面为征收局巷,南面是原渝中区图书馆及巴县衙门旧址,西面接正美圆住宅小区,北面为人民公园山坡堡坎。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是一幢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一楼一底,楼上有回廊。通高约13.5米,面阔19.4米,进深20.5米,建筑面积1104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52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910平方米。
该建筑始建于清末民初,最早为巴县衙门之巴县议会房地的左楼(其右侧还有一栋相似的楼房,同为巴县议会旧址;民国时期一度为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1929年,中共党员、黄埔军校学生梁伯隆(化名为梁靖超)利用二十一军军长刘湘有办学培养军政干部的要求,建议在重庆开办一所高级中学。此提议得到刘湘的赞许,由军部拨给经费,并把原巴县议会旧址左楼拨充校舍。1929年4月7日,重庆高中正式开学,刘湘自任董事长,梁伯隆为校长兼二十一军军部编译委员。梁伯隆受中共川东特委的直接领导,在该校建立了党团支部,形成一个坚强的核心。120多名学生中,党团员发展到30多人。中共四川省委对重高很重视,刘披云、项鼎、程子健也经常到校指导工作。学校政治空气十分活跃,对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同时和部队联系,开展兵运。这些引起刘湘的深度不安,在重高刚办一期后,即以经费无着为借口,下令停办。
抗战时期的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办公楼旧址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后,外交部也随之迁渝。1938年至1946年5月期间,因战时各种原因,国民政府外交部曾先后在渝觅设办公房址数处,除公园路外(今人民公园3号),还曾在两浮支路等地设部长室、次长室及其他相关司、室。如今保存尚好的此楼就是当年公园路上的一处常设的外交部办公地址,它成为见证国民政府抗战外交八年风云的重要舞台之一。
国民政府外交部是一个主权国家负责国家对外事务的专门机关,主要职能是办理国际交涉,管理关于在外华侨、居留外侨、中外商业等一切事务,同时还管理驻外使领馆。国民政府外交部设有部长与政务、常务次长各1人,部内下设亚东司、亚西司、欧洲司、美洲司、条约司、情报司、礼宾司、总务司、人事处、会计处、机要室、统计室十二个部门,并辖有专员公署、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等,另外还设有顾问及各种委员会负责各种专门事宜。其中,前七个司是外交部的核心业务部门。亚东司掌管并处理国民政府与日本、泰国方面的有关政治、通商、财政、军事的外交,中国侨民以及这些国家在中国侨民保护及取缔等事项。亚西司掌管并处理国民政府与苏联、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及其他亚西各国之间有关上述事项。欧洲司掌管并处理国民政府与欧洲、大洋洲和非洲各国之间有关上述外交事项。美洲司掌管并处理国民政府与美洲各国之间有关前列的外交事项。条约司掌管并处理关于国际联合会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条约的研究撰拟,解释法律以及对外协定合同等事项。情报司掌管并处理关于搜集国内外情报、宣传外交政策、撰拟中外新闻稿件、编辑发行刊物等事项。礼宾司掌管并处理有关中外使节的征询同意、接待外宾、受理签证、核发护照等事项。(www.xing528.com)
迁渝之前,外交部长为国民党元老张群。迁前不久,由王宠惠接替。1941年4月,改由郭泰祺担任。8个月后,郭泰祺下马,由宋子文任外交部长。当时宋子文作为国民政府的代表长驻美国,起罗斯福和蒋介石之间的传话作用,未能到职掌事。外交部长的职权由蒋介石亲自监理。1942年10月,宋子文回国就职。几个月后,宋子文再次赴美,以后又赴苏,经常不在国内,外交部长由次长吴国桢代行署理。1945年6月,宋子文升任行政院长,外交部长由王世杰接任。1946年4月25日,外交部在重庆停止办公,5月迁返南京。
解放后,该楼由市房管部门收为公房。后由渝中区文物管理所辟作办公场所使用,并对建筑给予了妥善的日常保护。1987年、1992年,先后由四川省重庆市人民政府以重庆高中旧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处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96年相关单位对该址进行过一次落架大修,经重庆市文物局验收合格。2000年9月7日,鉴于重庆直辖后行政区划的变更和行政级别的调整,经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此处被公布为重庆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鉴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复查结论,更名为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2013年,该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仍为渝中区文物管理所使用,现状保存较好,梁柱稳定,屋面及地基完整,建筑木结构间有虫蛀现象,部分窗户玻璃有破损。由于重庆天气潮湿、虫蛀等破坏因素,以及文管所在其内日常办公的人为损耗,故而对建筑本体造成一定潜在的破坏风险。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渝重要机构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和现实利用价值。首先,它承载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外交史。抗战时期是中国国际地位得到巨大提升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重庆国际地位跃升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外交部在我国外事交往史上书写了十分重要也颇具特色的篇章。现存于渝中区解放东路征收局巷人民公园3号的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正是这段重要历史的文物载体,正是中国抗战外交活动的历史见证,反映了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国际地位的提升,是重庆在抗战时期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的一大价值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另外,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具有建筑学意义上的艺术价值。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作为重庆的一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态对研究20世纪重庆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由于该旧址为渝中区文管所办公场地,尚未对外进行开放展示。但国民政府外交部重庆旧址已列入2010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审议并通过了的《重庆抗战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鉴于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在中国抗战外交史上的特殊意义,将其机构旧址列入抗战遗址整体规划加以保护和利用是正确、明智之举。
第一,强化建筑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相关部门当根据《重庆抗战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之精要,深化设计对国民政府外交部重庆旧址的保护性利用方案,着力向上争取专项经费,对该文物点进一步做好建筑本体的历史风貌保护工作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第二,加快加强保护性展示利用工作。适时布置复原陈列,并以此为馆址,筹办以“重庆战时首都抗战外交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使之成为市民共享的一处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为后人留下一份生动而长久的国情和历史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