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抗战遗址群
山洞抗战遗址群亦称山洞名人旧居,是指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主要官员林森、何应钦等在沙坪坝区歌乐山老鹰岩处的公馆及公馆中所附属的文物。山洞抗战遗址群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山洞街道,它包括林森公馆,何应钦公馆,张群公馆,潘文华公馆,杨森公馆,陈诚、顾祝同、罗广文公馆,范绍增公馆,贺耀组公馆,周季悔公馆,周均时公馆,何九渊公馆和吉星文公馆等。
山洞抗战遗址群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进程紧密相连的。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国民政府于当年11月20日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重庆正式成为战时首都。国民政府机构、工商业以及学校大量迁至重庆,政府高官及社会名流云集。1938年2月起,日军开始对重庆进行集中的战略轰炸,山洞地区即是当时为躲避空袭的主要迁建区之一。林森、何应钦、张群等国民党要人纷纷在此建造公馆,这里一度成为冠盖云集之地。抗战结束后,虽然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但这里仍作为政府高官的别墅区。《陪都十年建设计划》中,山洞地区亦被定为高等住宅区。直至1949年国民党溃逃台湾后,山洞地区才逐渐萧条。
林森公馆
林森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西山新村15、16号,房屋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顶,中西式平房,呈“工”字形,穿斗式木屋架,青灰瓦,左右厢房直抵悬崖外,房屋面阔18.75米,进深16.59米,建筑面积为224.85平方米。林森公馆建于20世纪30年代,抗战时期为林森的一处住所。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民居。
何应钦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游龙山20号,坐北向南,土木结构,平房,穿斗梁柱结构,建筑面积476平方米,硬山式屋顶、木桷子、褐灰陶瓦、内挑落柱四合院,前后8柱,左右6柱,瓜形柱础,粉灰木板壁,粉灰望板,格眼玻璃窗,方格式薄板门,原为木地板,现为水泥地板。内天井长8.1米,宽6.6米。素面台基0.35米,阶梯踏道3级。抗战时期何应钦曾寓居于此,抗战结束后该处为国民党陆军大学教育长徐培根公馆,此后所属权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所有,改为部队医院。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将其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闲置。
何应钦公馆
张群公馆
张群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平正村34号。该建筑坐北向南,土木结构,平房,中间有一通道,一正一厢房。悬山式屋顶,木结构屋架,木桷子,青灰瓦,木板粉灰望板,粉刷土墙,格眼玻璃窗,木板门,木板楼。建筑面积310平方米,素面台基0.35米,面阔4间20米,进深2间13.5米。该房本是张群之弟张骧(原重庆电报局局长)公馆,因张群常寓居于此,人们称为张群公馆。曾为部队所有,后为学校用房,现权属新桥房管所。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将其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民居。
潘文华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平正村75号。此栋房屋是其胞弟潘昌猷1929年建好后赠与他居住。该建筑坐北向南,平房,土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斗屋架。建筑面积425平方米,正房面阔10间43.3米,进深2间8.4米;厢房面阔3间12.94米,进深2间9.8米。解放后该公馆被作为乡公所使用,后为民宅,自1953年起作为沙区第五人民医院所在地,现正房权属新桥房管所,厢房权属沙坪坝区第五人民医院。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将其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文华公馆
杨森公馆
杨森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平正村53号。公馆坐北向南,一楼一底,悬山式屋顶,砖木结构,穿斗屋架,木桷子,青灰瓦。条形粉灰望板,格眼玻璃窗,格式板门,圆形花格扶梯,原为木地板,现为水泥地板。建筑面积630平方米,面阔5间19米,进深3间13.82米。左侧有几十米深的防空洞。该处又称谷芳山庄,原为刘湘别墅,抗战时期为杨森夫人刘谷芳居所。解放后公馆收归国有,后属新桥房管所管辖,1995年出售给私人,除整栋房屋的主框架未改变外,已装修成现代客房及娱乐场所。2006年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将其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诚、顾祝同、罗广文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平正村103号。该公馆坐北向南,土木结构,平房,三栋相搭成一个错形整体。硬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屋架,木桷子,青灰瓦,条形木块,粉灰望板,格眼玻璃窗,原为木地板,现为水泥地面和泥地面。建筑面积353平方米,面阔5间22.95米,进深2间7.4米。左厢房面阔3间14.1米,进深2间6.1米。抗战时期,此建筑曾是陈诚、顾祝同、罗广文共同居住处。该公馆现权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将其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诚、顾祝同、罗广文公馆
范绍增公馆
范绍增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平正村31、32号,该公馆坐东向西,砖木结构,一楼一底,悬山式屋顶,青灰瓦,格眼玻璃窗,薄木板门,木地板、楼板。建筑面积为318平方米,面阔3间15米,进深3间10.6米。范绍增曾任国民党第二十军七师师长,第八十八军军长,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范绍增在抗战时期曾居住于此。解放后该公馆曾为部队、学校用房,现为新桥房管所代管。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将其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贺耀组公馆(www.xing528.com)
贺耀组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西山新村1—3号。该建筑坐南向北,砖木结构,一楼一底。硬山式屋顶,穿斗屋架,木桷子,青灰瓦,木粉灰望板,格眼玻璃窗,格式木板门,左右为0.6米高的硬山风火墙。中西合璧式挑檐廊道,木栏杆扶栏,前檐廊过道3柱。原为木楼板、木地板,现为水泥地面,其中西山新村1号改为水泥楼板。建筑面积481.8平方米,面阔5间18.3米,进深2间11.35米。贺耀组曾历任国民党政府参军长、徐州行营主任、国民政府参谋次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上将主任、重庆市市长等职。该公馆现权属新桥房管所,为居民居住。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季悔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平正村13、14号。该公馆坐北向南,平房,土木结构,悬山式屋顶,木桷子,木地板,挑檐落柱,前落柱5根,后落柱1根,建筑面积220平方米,面阔3间,进深2间,中间有一通道,房屋基本框架保持完好,但墙体部分脱落,房屋瓦片部分有损坏。周季悔为晚清官吏周善培的侄儿,曾任刘湘的秘书、中和银行副经理、川康平民商业银行协理,是抗战时期重庆著名的实业家。该公馆解放后曾为部队所有,后为学校使用,现由房管所代管,为居民居住。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季悔公馆
周均时、梁颖文公馆
周均时、梁颖文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西山新村22—25号。该公馆坐西向东,砖木结构,平房。悬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屋架,木桷子,青灰瓦,木粉灰望板,左右壁炉2个。木结构百叶窗,格眼玻璃窗,另加铜筋条防护。建筑面积231平方米,面阔5间18.45米,进深2间8.13米。室内有防空洞口,可直通山下,该洞口在左端第二间内。周均时,先后任同济大学第十二任校长、重庆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等职。重庆解放前夕,周均时英勇殉难于重庆歌乐山麓集中营。梁颖文,国民政府军委会秘书长,曾任重庆大学校长。该公馆解放后收归国有。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九渊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平正村25号。公馆坐西向东,土木结构,一楼一底,悬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屋架,木桷子,青灰瓦,木粉灰望板,木楼板,木地板。建筑面积250平方米。该公馆旁有一防空洞和一栋后勤人员的办公、住宅楼。后勤人员的办公、住宅楼垮后遮住了防空洞。何九渊(国民政府全国粮食管理局副局长何北衡胞兄),重庆川盐银行代董事长,1939年12月30日在川盐银行大楼前遇刺身亡,死后葬于山洞公馆旁。新桥房管所已将公馆卖给个人,公馆维修后房屋框架结构未变,原土木房改成了砖木结构,房屋内局部有改变。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九渊公馆
吉星文公馆位于山洞西山新村8—10号,坐西南向东北,土木结构,一楼一底。悬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屋架,木桷子,青灰瓦,木粉灰望板,格眼玻璃窗,原为木地板、木楼板。1984年房管所维修后,改为砖木结构,水泥地面,但原木板的通风、防潮孔依然存在,其主要结构没有大的变化。建筑面积214.4平方米,面阔4间12.6米,进深2间9.32米。吉星文,卢沟桥事变打响抗战第一枪者,后历任国民党军队师长、军长,其位于山洞的旧居是其在陆军大学学习时的居所。该公馆现权属新桥房管所。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吉星文公馆
山洞名人旧居遗址群是重庆抗战遗址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和现实利用价值。
第一,它是抗战时期国民党退守重庆后工作状况的又一处物证。重庆山洞街道,仅一小部分为稍平坦之地,条件较为简陋,但该处的遗址群记录了抗战时期一批历史名人集聚于此的史实,是当时社会高层人士,尤其是国民党党政军要员战时工作和生活状态的物证,也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共赴国难的历史见证。
第二,它反映了重庆民居建筑的近代演变。位于山洞街道的名人抗战遗址,多建于20世纪30年代,少量为之前地方实力派所修别墅,它们多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仿西式小洋楼或传统风格的四合院。这些建筑将中西方流行元素相互结合,体现了当时一种中西文化交汇的建筑形式。该遗址群是研究重庆民国时期建筑的一批极好的标本。
第三,它是促进两岸交流与推动台海两岸发展的重要平台。山洞名人旧居遗址群曾经是国民党要员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商谈党务与国是,酝酿和制定了不少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大政方针。山洞名人旧居遗址群、黄山抗战遗址群和上清寺片区国民政府旧址都是抗战时期国民党中枢机构和要员办公、居住所在地。因此,保护和利用好该遗址群,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两岸和平发展。
鉴于以上情形,我们认为,在今后山洞抗战遗址群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亟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厘清管理机制,划清管理责任。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山洞名人旧居遗址群中有不少公馆产权归属仍存在问题。例如林森公馆和陈诚、顾祝同、罗广文公馆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使用并管理,隶属于总参通信部。何应钦公馆由某部队使用并管理。张群公馆、杨森公馆、范绍增公馆、贺耀组公馆、何九渊公馆、周季悔公馆、周均时公馆与吉星文公馆均由沙坪坝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管理。潘文华公馆正房由沙坪坝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管理,隶属于沙坪坝区文广新局;厢房由沙坪坝区第五人民医院管理。可以看出,在产权归属与管理机制上,山洞抗战遗址群就比较杂乱,这无疑给保护和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无论是在使用上还是在管理上,文物保护单位无法直接介入。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该遗址的文物价值,明确权利归属与保护责任。
第二,加大对遗址群的维修。山洞地区的名人旧居在解放后多用作民房,由居民居住,且多数房屋为土木结构,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对文物本体伤害颇大,周边杂草丛生。加之重庆地区天气潮湿,夏季时常有暴雨,许多建筑外表已经被雨水冲刷得十分残破,有不少遗址已经无法达到市级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对这些遗址,应尽快收回产权,加紧修缮。
第三,立碑保护。目前山洞名人旧居遗址群均只立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而它们在2009年底已被列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设立市级保护单位的石碑是必要的。在立碑的同时,也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