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墓
张自忠墓是为纪念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殉国的张自忠将军所修。张自忠墓又称张自忠烈士陵园,坐落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隅梅花山麓,距北碚市区约2公里。陵园依山而建,坐南朝北,现占地面积25亩,由三部分组成:陵园南端高处为墓茔区。墓呈圆形,高2.64米,直径6.4米,顶部片石砌封,周以条石镶边,边高1.3l米,正面为“凸”字形石碑坊紧护,坊两端高1.31米,中高1.8米。墓左、右、后三面有1.5米至2.5米宽的茔道,可供绕墓凭吊。墓前正中立有冯玉祥将军亲笔隶书“张上将自忠之墓”墓碑,碑高连座基2.53米,宽1.6米。墓左侧前方有将军胞弟张自明率侄男廉珍、侄女廉云前来祭奠时立的墓表,表高连座基2.89米,宽1.1米。墓之前连茔道有面积为168平方米的墓坝,可容300人祭奠。墓前石壁处有一条石矮墙横列,两端出入口各有石柱和石梯互为对称。石壁正中刻有直径约1米的冯玉祥将军题的“梅花山”三个红色隶字,笔势遒劲,引人注目。壁下半月形花池,遍植杜鹃、栀子、香樟、塔柏、海棠、腊梅、冬青等,四时绿荫,清雅静谧。有围墙高1.6米,周长约180米,中接“梅花图案”铁门,与墙外榕、槐、樟、柏构成一拥翠挺秀的墓茔区。
张自忠墓入口
张自忠墓
墓茔铁门前为绿化区。有一长方形斜坡,地处爽垲,视野辽阔。坡周植麦冬为边。成方形花圃,内植铁线草,把地装饰得像张疏密匀整、碧绿蓬松的绒毯。中用黄杨嵌植成长宽各3米的仿宋体“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字体端正,笔势挺劲,百米之外,亦清晰可见。两旁为丛林绿化地,松柏常青。正中有石梯34级,梯宽8米,长约16米,自南而北,纵贯其坡,上接墓茔区铁门,下连纪念区林带,为陵园中轴线,与上下景物相映衬,显得挺直刚劲,气象雄浑。梯下林带前为瞻仰区。地势坦阔,中为纪念大坝,以青砂板石铺砌,平整光洁,面积570多平方米,可供1000人进行纪念活动。坝东侧有将军纪念馆,馆为平房,砖混结构,粉白砖墙,屋檐四周覆以蓝色琉璃瓦,配以园林式门窗,浑体素色,古朴典雅,建筑面积208平方米。馆门正中悬有民革中央主席屈武手书“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匾额。馆内前厅正中靠壁,安置着古铜色的张自忠烈士半身塑像。右壁悬有我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书挽词:毛泽东题“尽忠报国”,周恩来题“为国捐躯”,朱德、彭德怀题“伟哉、精神不死”;左壁悬有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领导人手书挽词:蒋介石题“英烈千秋”、李宗仁题“英风不泯”、冯玉祥题“荩忱不死”、林森题“天地正气”,等等。馆内展出张自忠烈士生平事迹和历次纪念会盛况等图片、报章以及文献等186种214件。坝西侧有烈士陵园接待厅,中式古典砖木结构,四周回廊宽敞,室内几净窗明,朴实大方,面积153平方米。室内四壁挂有当代著名画家苏葆桢“海上雄鹰”、郭克“腊梅咏雪”、卢光照“梅鸟图”、秦岭云“墨竹图”等国画作品和著名书法家徐无闻、徐文彬、魏字平、秦效侃等人题写的书法作品。坝南侧正中立黑色大理石碑一方,其上镌刻有“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张自忠烈士陵园”、“国务院1986年10月15日批准,民政部1986年10月28日颁布,四川省人民政府1987年7月立”等鎏金大字。大坝北侧正中出口处两端刻有“中华雄狮”一对,左右蹲而相视,体态圆浑,威武有神。出雄狮口有长43米、宽8米的青砂板石引道直连碚(北碚)青(青木关)公路,引道的北端有石柱一对矗立两侧为陵园大门,左柱上嵌有“张自忠烈士陵园”标志牌,两柱间用钢管装置有梅花图形铁门,门与引道两侧塔柏交相映衬,门外左右各有海棠、塔柏成“八”字形展示门前,将张自忠烈士陵园墓茔、馆厅、花池、林带融为一体,色泽素雅,草木葱茏,松柏苍翠,景色宜人,令人有庄严肃穆之感。
张自忠是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也是抗战中为抵御侵略而牺牲的民族英雄。为了迎击日军的疯狂进攻,国民政府继武汉会战之后,于1940年5月至6月展开了枣宜会战。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后规模较大的一次战役,历时48天,共造成国民党军伤亡25833人,日军伤亡13000人。负责枣宜会战的国民党军为第五战区军队,由李宗仁统率。张自忠为右集团军总司令,“辖二十九集团军、三十三集团军五十五军,除各以一部固守襄河西岸阵地与巩固大洪山南侧各隘口外,应以主力适宜控制于长寿店以北地区,依机动击破进犯之敌”。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在襄阳南瓜店指挥作战受伤坚持不退,壮烈牺牲。张自忠的遗体受到日军尊重,被草葬于襄阳陈家集。后同部赶到,张自忠遗体得以运回。5月28日,张自忠灵柩运抵重庆储奇门码头,蒋介石、冯玉祥等国民党高级官员亲自迎接,并致哀。随后,张自忠遗体被安葬在北碚。国民政府于7月7日正式追授张自忠陆军上将军衔,并发布“褒恤令”。同年8月15日,延安举行隆重追悼大会,纪念张自忠。11月16日,国民政府在北碚举行了下葬仪式。蒋介石亲题“英烈千秋”,立碑于墓道。1942年,冯玉祥为张自忠书写隶体碑文“张上将自忠之墓”,又借史可法梅花岭之意,将安葬之地改名梅花山。此后,国民政府各种悼念以及各级官员的题词都时有延续。
张自忠烈士陵园纪念馆
新中国成立后,张自忠将军的墓茔和墓园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共进行了5次较大维修。第一次是1954年初。重庆市人民政府按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给其胞弟张自明的复信要求,由市政府民政局拨款150万元维修费给北碚区人民政府,区府委托民政科对墓茔裂缝、茔堡和祭奠地坝以及上墓园的道路等进行了修复,于1954年元月底完工。第二次是1959年。其胞弟张自明给北碚区民政科汇现金8000元,作为修缮张自忠将军墓地经费。这次维修,主要是对张将军权厝地面之灵柩,下葬入土。同时墓园道路作了修整,于园内遍植花木,精心绿化。第三次是1962年。主要就墓园的管理和绿化进行了维护,固定专人看管墓园,培植大量花木,并增设石圆桌、石鼓凳和石条凳。第四次是1980年。民政部拨款5000元,要求维修张自忠将军墓。主要是将墓茔顶三合灰换成片石砌封,周围条石和墓茔牌坊照原样修复,清除墓茔周围泥土,平整为水泥地坝,在墓背壁修一条环山水沟,使山洪、泥土排泄通畅,将“梅花山”三个大字嵌入壁中,其两侧各建石梯11级,梯与石壁之间各竖石柱两根,使茔貌更加庄重严整。第五次是1981年。主要是在墓前石壁下修一长方形和半圆形花池,新修墓园围墙、大门柱和大铁门,并对墓园进一步绿化。(www.xing528.com)
1982年,张自忠被国务院追认为革命烈士。之后,北碚区人民政府分别以张自忠殉国45周年和50周年为契机,对张自忠墓进行了扩建,并建立了张自忠纪念馆。1983年12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张自忠墓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张自忠墓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准张自忠墓为张自忠烈士陵园,经民政部颁布,张自忠烈士陵园为首批32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1995年1月,国家民政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11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11月,再次授予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2000年9月,张自忠墓被确定为重庆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自忠墓是纪念抗战阵亡将军张自忠的最主要形式,也是重庆抗战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自忠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首先,张自忠墓的建立与保护是对张自忠英勇抗战精神的充分肯定,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学习抗日战争那段反侵略的血泪史。张自忠在其遗书中就表明:“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这充分体现了张自忠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气概。其次,张自忠墓的建立与保护有利于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张自忠作为一名军人,素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就在他战死之前,仍告诫属下:“吾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领袖,可告无愧。汝等当努力杀敌,毋负吾志。”张自忠是为民族存亡而牺牲的,他是民族的英雄,其精神应举国同仰。再次,张自忠墓的建立与保护可以更好地促进两岸交流。周恩来曾指出:“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绝非他人可比。”冯玉祥也称赞说:“抗战以来,以兵团长兼集团军总司令,亲率部伍,冲杀敌人,受伤不退,力战身殉者,此为第一人。”张自忠是国共两党共同承认的抗日名将,是革命烈士,是民族英雄。因此,可以通过保护与修缮张自忠墓,弘扬张自忠的民族精神,来加强两岸各种联系。
张自忠烈士纪念馆内陈列
鉴于以上情形,我们针对今后张自忠墓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抓紧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张自忠墓经过几十年的维护,文物本体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此同时,烈士陵园的建设,扩大了张自忠墓的影响。张自忠烈士陵园也早已被列为国家重点烈士纪念陵园保护单位。今后,相关部门应当以此为契机,开展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
第二,在5月16日张自忠殉国之日,广泛开展全市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纪念张自忠的活动,形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第三,加强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张自忠的学术研究。目前,各地档案馆、纪念馆对有关张自忠的文献和实物均有不少收藏,但他们有关张自忠的学术研究都还不够丰富,这就需要加强交流、整合资源,特别是加强与台湾方面的沟通,促进这方面研究的持续、深入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