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是抗战时期沙磁文化区内大中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设施的旧址留存。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境内,集中在今三峡广场至磁器口一片区域,它北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公园,西望歌乐山,东看红岩村。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主要包括重庆大学文字斋旧址、重庆大学理学院旧址、重庆大学工学院旧址、中央大学礼堂(“七七”抗战大礼堂)旧址、重庆大学寅初亭、南开中学津南村、南开中学图书馆、南开中学水塔、南开中学运动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等。
重庆大学文字斋位于重庆大学A区,1934年竣工。文字斋的所在地叫兰馨园,由一片种植的馨香兰草得名。重庆大学文字斋,建筑为中国式风格,坐北朝南,呈“工”字形平面,中轴对称,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146平方米。文字斋曾是重庆大学的助教宿舍,现为重庆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办公室。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挂牌保护。200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大学文字斋
重庆大学理学院位于重庆大学A区,建于1930年至1933年。1938年2月6日,重庆沙坪坝文化区自治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此举行。自此之后,重庆大学理学院就成为沙磁区乃至重庆重大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郭沫若、黄炎培、邹韬奋、于右任等著名人士都曾来到理学院演讲。重庆大学理学院坐北朝南,为二楼一底的砖石结构,中国式建筑风格,呈“工”字形平面,中轴对称,总体为双层带阁楼。面阔15间58米,进深9间27.5米,高约20米,有垂带式踏道8级。理学院建筑总面积为3322平方米。目前该楼仍然保持了青砖灰瓦红柱回廊建筑格局,结构保存完整。现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教学办公楼。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挂牌保护。200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大学理学院
重庆大学工学院
重庆大学工学院位于重庆大学A区,建于1935年,工学院是当年重大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学院,对重庆大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今的机械、电气、建筑、土木、动力等专业的前身都与工学院紧密联系。重庆大学工学院坐南朝北,为仿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墙体全用条石砌成,三楼一底,木石结构建筑,共100余间房。面阔20米,进深25米,通高30米。工学院建筑面积为3729平方米。抗日战争期间,重庆大学工学院曾在日寇战机的狂轰滥炸中三次遭到破坏,房屋多处被毁坏,后修复。现房屋基本结构保存完整,门前石梯风化严重,目前为重庆大学教学楼和资产后勤管理处。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挂牌保护。200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大学礼堂位于重庆大学A区,于1930年竣工。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后,由重庆大学与中央大学共用。中央大学礼堂属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正面用爱奥尼柱式与山花构图,大穹隆顶,顶高34米。堂内三层,原有面积4320平方米,1965年再建两翼,面积共4620平方米。可容纳2700余人。也叫中央大学“七七”抗战大礼堂。1994年4月,台湾的中大校友余纪中先生曾捐资107万美元修葺大礼堂。数十年来,海内外校友均视礼堂为母校象征。目前该房屋表面已有多处自然损坏,但主体结构较完好。2006年5月,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挂牌保护。
中央大学礼堂旧址
寅初亭
重庆大学寅初亭位于重庆大学A区。1941年3月,重庆大学师生为当时在重庆大学任教的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马寅初先生祝寿,并出于弘扬马寅初先生不怕被捕、勇于抗战的精神,决定募捐修建寅初亭。该亭最初为草亭,有冯玉祥题“寅初亭”匾额,黄炎培题的诗匾悬挂亭中。两年后,草亭破损,重庆大学师生又进行了重修,并于1943年7月23日举行了落成典礼。解放后,寅初亭仍然是重庆大学师生举行纪念活动的地点,但几经风雨后基本损毁。1981年重庆大学再次重建寅初亭,即现在所见的寅初亭。重庆大学寅初亭,重檐六角攒尖顶式瓦顶,亭宇飞檐翘角,亭额雕花,每边长3.5米。下承六根朱色柱,柱高4.5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1992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挂牌保护。2009年重庆大学寅初亭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情况良好。
南开中学津南村为1935年建成的教工宿舍,以“天津南开”意命名。抗战时期,张伯苓、柳亚子等一大批社会名流曾居住于此,蒋介石、周恩来、毛泽东等先后来此拜会友人。解放后,津南村经过多次修葺,仍保存完好,目前作为学校退委会活动场所及青年教师宿舍。南开中学津南村有17栋建筑,均为北方四合院形式,占地面积4281.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781平方米。2006年5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挂牌保护。2009年南开中学津南村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情况良好。
南开中学津南村
南开中学图书馆位于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校内,建于1935年,为当时重庆名绅康宝忠、康宝恕兄弟二人捐资修建,定名为忠恕图书馆。1958年更名为红旗图书馆。后经过加固整修,作学校行政办公楼使用。南开中学图书馆,原为砖木结构,小青瓦双坡屋顶,后改为砖混结构,平屋顶。建筑坐南朝北,主体两层,矩形平面,面阔49.1米,进深20米,横三段中轴对称布局,正门开在北侧正中,有阶梯5级。该图书馆占地面积928平方米。2009年南开中学图书馆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房屋主要结构保存情况良好。
南开中学图书馆
南开中学水塔位于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校内,建于1936年,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到重庆创办南开中学早期建筑之一。南开中学建校之初,为解决全校师生的用水问题,在清溪河边设提水房,在学校东南角修建水塔。后来学校铺设自来水管网设施,水塔则闲置至今。南开中学水塔,为青砖砌成,横截面正六边形,底部直径约6米,塔高约20米,塔身下为高约0.8米的石砌台基,塔身由下至上略为内收,呈下粗上细状,水塔最上部为高约2米的圆柱形水箱。门开在南侧,为拱形门,塔身中部隔一面开有一拱窗,共3个,塔身上部每面设一拱窗,共6个。2009年南开中学水塔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除外部已有多处自然风化外,保存情况良好。(www.xing528.com)
南开中学水塔
南开中学运动场位于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校内,建于1936年,为南开中学重要的早期建筑。南开中学运动场,为建校初规划修建的标准400米跑道运动场地,总占地面积为20940平方米。运动场下沉十数米,周边修建有主席台、升旗台和看台,四周各有一株黄桷古树。运动场下修建有排水沟,排水效果极好,能满足学生体育课及召开运动会之需要。整个运动场可容纳2000名至3000名学生集会。南开中学运动场经多次修缮,现保存情况良好。2009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开中学运动场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旧址位于现在第28中学内,所存遗留已不多,主体为民国斜山式建筑,大开间,一楼一底,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旧址,曾是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主教学楼之一。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前身是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成立于1933年7月。1936年8月,高显鉴力主将乡村建设学院改组为省立教育学院,并逐渐发展成为抗战时期重庆的重要高校。解放后,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迁到重庆北碚,分成了西南农业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两部分,原校址则改建为重庆第28中学教学楼。2005年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与沙坪坝区将该遗址打造成抗战教育博物馆,并对外开放。目前房屋主体建筑保存情况良好,为沙坪坝区所属文物点。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旧址
以上是对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所属各遗址点的介绍。事实上,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的渊源应追溯至抗战前夕沙磁文化区概念的提出。沙磁文化区最初源于重庆大学校长胡庶华1936年提出的《理想中的重庆市文化区》。他在该著述中希望沙坪坝区成为重庆乃至西南的文化重地。抗战全面爆发后,一些学校和厂矿内迁至重庆沙坪坝。1938年2月,重庆市沙坪坝文化区自治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重庆大学举行。会议讨论修正了重庆大学提出的《重庆沙坪坝文化自治区委员会组织大纲》;选举产生了委员会主任干事胡庶华1人,副主任干事四川省立教育学院院长高显鉴和私立南渝中学校长张伯苓2人;还讨论了代表提案以及增设电话、修筑小龙坎至磁器口公路和辖区治安、防空等问题。沙磁文化区成立后,逐渐实施了文化教育、卫生改造、乡村建设、抗日救亡等各方面的计划。1938年12月,《沙磁文化区各界宣言》发表;1940年12月,《沙磁文化》创刊;1944年,文化区总人口数超过17万,为战前的4.19倍,这一系列的事件都标志着沙磁文化区发展走向成熟。
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是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重庆城市文化平台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和现实应用价值。
第一,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是重庆近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传统的重庆城市以渝中半岛为中心,受地形影响极大。胡庶华先生提出《理想中的重庆市文化区》后,沙坪坝受到人们重视。随着沙坪坝文化自治区委员会的成立,以及抗战全面爆发后一些学校与工厂内迁至沙坪坝,沙坪坝在重庆城市发展中的地位逐渐突出,重庆城市空间也得到进一步拓展。这对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有着重要影响。不仅如此,沙磁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对以后重庆城市功能区分产生了较大影响,也是今天重庆城市各区空间拓展和功能定位的重要参考因素。
第二,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承载着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界的救亡历史。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大后方乃至全国抵御日本法西斯的重心,集中在重庆的文化界人士也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力量之一。包括郭沫若、老舍、茅盾、马寅初、胡庶华、张伯苓、柳亚子、黄炎培、邹韬奋、于右任等人在内的著名文化人都在这里活动,积极支持抗战;同时,也有一批如周恩来、冯玉祥的政治名人在此与广大师生交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该说,在日机的疯狂轰炸之下,沙磁文化区高举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旗帜,带头掀起了教育救国、文化救国的热潮,蜚声中外。
第三,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涵盖着大量近代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显示,沙坪坝区现有的已登记上册的近现代史迹有115处,而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总体保存较好,特别是重庆大学和南开中学内的抗战遗址,除了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外,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如南开中学津南村是抗战期间重庆仅有的北方四合院建筑群,所有房屋布局横竖规整如棋盘,其间小道种以草木绿化,所有房屋均为砖木房。重庆大学近代建筑群为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建筑古朴大方,比例适中,为重庆同时期建筑中所少见,为研究重庆近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及西方建筑风格对本地建筑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综上所述,在今后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加紧挂牌、划界的保护工作。目前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还有一些没有定级和挂牌,更有不少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还未划定,这需要文物保护单位加紧实施。
第二,对遗址进行必要的图文介绍说明,闲置的遗址应有相应的陈列设施。当前,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中有些相应的图文介绍,这不利于普及人们对遗址的认识,也不利于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在一些闲置的建筑中,应辟出陈列室,供人们参观。
第三,及时对有损坏的遗址作修整。沙磁文化教育遗址群年度均较久,不少文物有明显的损坏,应投入一定经费,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及时抢修。如中央大学礼堂、南开中学水塔等都是需要抓紧修整的文物遗址。
第四,进一步加强沙磁文化的研究,弘扬沙磁文化。2011年3月30日,沙区举行第四个“沙磁文化日”纪念活动暨《抗战时期重庆沙磁文化区档案史料选编(教育文化)》首发式。这是关于弘扬沙磁文化和进行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今后仍应坚持,并可联合各方人士举办更加多元化的活动,促进沙磁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